“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新冠疫情在中国被控制住已经一个多月,国内餐饮、旅游等实体经济遭遇的重创却还没缓过来,在湖北不少疫情严重的城市,出现了大量小餐馆、饭店转让、倒闭的现状,取而代之的,是“地摊经济”成为一种“新风尚”,在政府复制,大量媒体宣传下,迅速风靡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郑州,每到晚饭过后,许多市民开着私家车来到当地夜市,按顺序排成一排,汽车后备箱打开就是摊位,玩具、视频、服装、零食一应俱全。夜市上还会举办一些“主题展”,分区售卖同类型的货物,力求吸引更多顾客光临。一位摊主称,自己是普通上班族,最近利用下班时间发展副业,通过摆摊给自己每天增加了约1000元的额外收入,十分开心。

四川成都早在3月中旬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摊经济”发展,允许商户“文明占道经营”,每当夜幕降临,一条百米长街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路边摊、大排档、小推车随处可见,商户摊主热情高涨,就地“喊麦”吆喝自己的商品,甚至还有商贩凭摆地摊走红网络。短短两个月时间,“地摊经济”为成都解决了近10万人就业问题。

江西九江,甚至还有商贩接到城管队员的电话,鼓励他们到指定的地点摆摊经营,许多商户在接到电话时还以为是骗子,惊呼“不相信”,待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是当地政府为了释放“地摊经济”活力,通过考察走访等方式,在主城区内设立了流动摊贩临时摆放点,既解决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又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除此之外,南京、青岛、宜昌等城市也纷纷跟上了助力“地摊经济”“马路经济”的步伐。

确实,只有当我们真正置身于喧嚣热闹的市井街头,才会感觉到那种人世间蓬勃的生气。因疫情而“冰冷”的城市也重新在地摊经济中“活”过来了。许多网友在享受地摊经济带来的便利后,都忍不住感叹: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媒体大量宣传的背后,仍有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上周冲上热搜的总理答记者问:在中国仍有6亿人,平均每个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这些低收入群体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弱,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各地推动“地摊经济”、“夜市文化”也是为此。地摊、夜市大多都是小本生意,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启动,地摊上售卖的商品大多经济实惠,人们逛夜市时被环境影响,也很容易边吃边逛,提振消费。如此一来,低收入群体靠着摆地摊有了收入,工厂的产品有了销售渠道,城市消费也被盘活,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就像不少经济专家分析,发放消费券并不能从根本上刺激消费一样。地摊经济也没有部分媒体所说“拼多多面临最大挑战”那么神奇。说到底,地摊上的商品不是刚需,市民们都是有了闲钱,才会去逛去吃去买。

如果民众的消费欲望降低,都在报复性存钱,准备抵御风险,他们的冲动消费就会减少,即便在地摊上冲动消费过,冷静下来之后,也会从其他的消费上节省回来。想想当年SARS疫情结束,全民报复性消费的势头确实令人振奋,但当时物价相对较低,民众手里都有不少存款,才有了报复性消费一说。

而现在,即使没有疫情,很多城市居民也都是紧巴巴的过日子,房贷、车贷、借呗、花呗都要还,疫情过去工资没加,负债没少,想要去消费,也是有心无力。也难怪有网友在这则新闻后面评论道,确实是人间烟火气,就是可惜我没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