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从农技到农机,粮食越种越省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0-06-03 20:59: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月流火,麦黄一片,全国种粮大县郯城县70万亩麦田,麦香四溢,只待收割。

6月2日下午,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江社区书记杨爱友开着自己的面包车行进在乡村田间路上,只见他不时停下车来,查看路边小麦的长势,揪一穗麦子,搓一搓,看看还有几天能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爱友有多个身份,龙江社区书记、农技推广员、拥有220亩麦田的种粮大户。杨爱友说,无论哪一个身份,都足以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粮食生产中。

推广农技,包地建起示范田

杨爱友是县农技专家服务团中的一员。2009年,他牵头成立了育新农机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吸纳七十多户农民带机入户,实现了小麦全程机械化种收。

“老百姓最讲究实惠,往往要眼见为实,才会跟着干。搞农技推广,就是要通过示范、引导,最终达到辐射带动。”杨爱友介绍,为了推广农业技术,2012年,他流转了55亩土地,建起一个耕作示范基地。看到基地的麦田经过秸秆还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上来了、土质疏松了、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超过了周边的地块,原本不被农户接受的秸秆还田技术,渐渐在当地推广开来。

这几年,杨爱友的麦田越种越多,在好几个社区都有了示范田,面积达到了220亩。“人家都知道这是我种的麦子,作为农技推广员,现在还是社区的负责人,我就得带头把粮食种好,在保产量、保质量上下功夫,给大家带个好头儿。”望着道路两旁长势喜人的麦子,杨爱友笑言责任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质保量,科学种植下功夫

粮食要丰产,良种很重要。

面包车行至郯城县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只见一方方麦田内插着不同的品种标示牌。杨爱友说,自己是这里的常客,经常到这儿参观学习。在他的220亩示范田里,选种着适合当地的4个当家品种:郯城县种子公司的郯麦98、阳光18、济麦22、烟农19。

“这4个品种都特别适合我们当地种植,但是它们又各有不同的特性,搭配种植,可在病害等特殊情况发生时,有效避免减产减收。由于我曾经领办过农机合作社,在选育品种时,我还参考了各个品种的生长期,尽量把收获时间错开,有利于农事安排。”杨爱友笑言,“老百姓不是常说‘换一换,增一担’吗,为了预防一些病害的发生,我还坚持每年给每个地块儿更换品种,周边的种植户也都跟样学,效果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郯城是种粮大县,县里在农技推广、植保服务上下足了气力。”杨爱友介绍,这几年,县里推广的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让病虫害大大减少。县植保站通过电视、农技推广群、科普推广群等,向广大种植户及时发布农业预警。“今年气候性病害条锈病突然来袭,多亏县里预警及时,及时进行了统防统治,才没有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亩产千斤不成问题。”

不觉间,日已偏西,宽阔平展的田间水泥路罩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杨爱友手握方向盘目光炯炯,“再有五六天,我们这儿的小麦就能大面积收割了。路好,大型机械可以轻松开进地里,我这220亩麦子四五天就能完成收割和下茬作物的耕种。麦子在地里直接就被粮食加工企业收走了,粮食是越种越省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