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农校对接,高校供好“2元菜”的良策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0-06-02 10:22:2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高校食堂高、中、低价位菜品合理搭配,低价菜(2元以下)所占比例不得低于20%。

高校食堂,菜品众多,名声在外,不乏“网红”美味。这次,针对低价菜所占比例,划了“硬杠杠”,有了“真底线”,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说实话,烹饪好的菜品售价限制在2元以下,以目前市场行情来看,没有几样能够“入围”,20%的占比确实不低。高校食堂要完成这个任务,确保这个“底线”,肯定不能走常规市场路线,要独辟蹊径才行。而“农校对接”可省去中间环节,节约流通成本,实现点对点直供,正是助力高校食堂实现“2元菜”的良策。《意见》中也明确提到,“积极推进‘农校对接’和农产品联合采购。”

所谓“农校对接”,即节省中间采购商的环节, 直接将农户或农业专业合作社与高校食堂对接。高校食堂需要什么,农民就生产什么。2009年11月, 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联手启动了鲜活农产品基地直供高等学校食堂 (“农校对接”) 试点工作。近年来,各高校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纷纷开展“农校对接”项目,“农校对接”已从“试点”逐渐“推广”至全国高校。

2元菜对食品安全、成本控制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农校对接正好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校对接”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这给两元菜带来更多可能性,最终给学生带来实惠。对合作社或种养大户而言,农产品有销路,自己才会有收入,傍上高校食堂这个“大客户”,也就不必再为蔬菜滞销犯愁。可以说,“农校对接”是农民增收、学生受益的双赢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食堂需要的农产品目录、数量、质量、时限等不一,这不是一家合作社可以实现的。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了。在笔者看来,一个县可以把本县有信誉的合作社全部组织起来,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与高校食堂坐在一张桌子上进行洽谈,比如,可以召开“农校对接洽谈会”、“农业合作洽谈会”等。这其中,政府要做好农业合作社和高校之间沟通和担保的角色。

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有多少流通环节就有多少层市场监管把关;点对点直供,流通环节少了,市场监管的频次也就少了。要确保万无一失,就要将监管标准定得更严、监管责任压得更实。这其中,高校、政府、合作社各司其职,同步做好各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测工作。

此外,寒假、暑假期间,高校食堂对农产品需求量下降。此事,政府可引导农民合作社加入到“农超对接”和“农社 (城市社区) 对接”的短期合作中。

增加高校食堂低价菜占比,受益最大的是那些“囊中羞涩”的在校生。不得不承认,生活费相对紧张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曾几何时,多少农村父母对远在他乡上大学的孩子反复叮嘱过“吃饭时多买个菜”,这些孩子又有多少真正舍得这样做了?增加低价菜占比就是要让大学生“舍得吃菜”“吃得起菜”。学生有口福,家长才会倍感幸福,所以,增加高校食堂低价菜占比得民心、入人心。

好事要办实,实事也要办好,再好的事情,只有办好办实才是真好。山东是教育大省,省内高校众多,所有高校食堂每天对蔬菜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如今要集中增加低价菜占比,大概率会导致“农校对接”或农产品集中采购订单激增。如何疏通“赌点”、接通“断点”,形成点对点渠道畅通的长效机制,恐怕还要在磨合中完善。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评论员 刘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