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那会还没有像家x福这样的大型购物连锁超市也没有各种品牌的便利店,大多数生活用品(例如油,盐,酱油,醋等)都是在各个菜市场上购买的。在90年代之前,北京之前有4个相对较大的菜市场。它们是“崇文门菜市场(简称崇菜)”,“东单菜市场”,“西单菜市场”还有“朝内菜市场”。另外,北京的胡同和巷子口还有许多小型菜市场。那时候人们称其为“副食店”。

在干面胡同东口北行路东就有一家中等大小的副食店。脸朝西,排队的人挺多,也有插队的,有时由于排队而发生争吵。只要肉类柜台前有大量的猪油供应,人们肯定早早地就来会排队购买。当时,大油和肥肉可是非常受老百姓喜欢的商品,在当时那会,所有东西都凭票供应,每人每个月就半斤花生油,没有票有钱也买不了。也没人管吃猪大油健康不健康,毕竟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有什么吃什么,那会的目的不是健康,而是吃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摆放油盐酱醋这些调味料的柜台边上,有几口大缸,里面装有酱油,醋和油什么的。当时,没有整瓶卖的,您去购买酱油和醋被称为“打酱油”和“打醋”,北京有个俏皮话叫做小孩打醋——直去直回,就是这么来的。那会家里没酱油没醋的时候,一般家大人就叫自家孩子拿个瓶子或者罐子去副食店去打。孩子到了副食店,把瓶子或者罐子递给售货员,跟人家说打酱油或者打二八酱,如果是很稀的酱油或者醋,售货员就会拿个漏斗放瓶子上,用提(di1)喽儿从缸里盛出来顺着漏斗倒进瓶子里,当然,如果打油的话还要先看油票,确认无误后才给你盛油。如果是比较粘稠的二八酱什么的,就会用一个大勺子擓一勺,然后在二八酱往下滴答的时候,灵巧的一抖手,往下流的芝麻酱就戛然而止,然后缓缓的倒入罐子中,绝对不会流到外壁一分一毫。

在大磊子之前住胡同里的时候,就经常家大人去副食店打酱油打醋,不过倒是很少让我去打油和买鸡蛋,估计是怕我小时候贪玩把油瓶或者鸡蛋碎(cei1)了,如果真的碎cei1了,回去免不了挨顿打。

对于副食品商店,还必须说一个物件儿,就是售货车。在好多副食店都有售货车,这是由副食店专门为居民方便而准备的。车上的物品很齐全,售货员推着这辆车穿过大小胡同,然后走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停下车然后去拿一个木梆子·,邦邦的敲,招呼周边的街里街坊,也算是一种吆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近的街里街坊听到敲梆子的声音就出来买东西。那些岁数大身体不太好的老头老太太,不需要去副食店就能买到需要的东西,特别方便。

上边就是关于副食店的回忆,不过到了现在大小超市遍地开花,恨不得小区里都有好几家,不过再也看不见副食店和售货车的身影了。

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带您感受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北京城文化历史

PK台

您更喜欢胡同口的副食店还是社区里的便利店呢?

2020-05-28  PK已结束  29人
  1. 1. 副食店更有人情味
    59%
  2. 2. 便利店更方便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