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表现在盲目的自大,这点在阿Q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阿Q出身低微,自己没有读过书,但是也看不起那些去赶考秀才的读书人。他没见过城里面放上切细葱丝的煎鱼,便觉得城里人荒唐可笑。以我们现在看来,这种盲目的自大和人所处的环境、所见过识的事物、所经历过的事件并没有决定性的关系,但鲁迅当时所指的,就是由于所处环境封闭狭隘,就见识过自己附近那一小方天地,又见识短浅、未经教育开化,自顾自地觉得那就是全世界的这么一些国民。

其二表现在自我蒙蔽,这就是说国民只选择去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而去忽略对自己不利的信息。阿Q的精神胜利法算是一种,他被人打了而无法还击就告诉自己——打自己的都是“儿子”。赌钱赌赢的一堆洋钱被人偷了去便打自己几巴掌,并当作是自己打了别人,心满意足。魏连殳到后期放弃自我拯救,违背内心原有的执着去做杜大帅的顾问,故作纸醉金迷状,脱离心中所坚守的孤独感之时也算是一种。我认为国民自我蒙蔽现象的根在于他们自身具有软弱性,但是他们自身又无力改变自己卑微如蚁的命运,任由命运的巨浪将自己一遍遍拍倒在沙滩上,只能靠精神上的麻痹活下去。

其三体现在国民的愚昧,看客们去看阿Q游街示众只是为了听死囚唱戏,“我”故乡里柳妈愚昧的话语间接的害死了祥林嫂。有时候我们会想,国民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之“恶”,其实,愚昧到了尽头就是“恶”。这些人可能从小生存环境恶劣,别提读书了,可能很小的时候就要出去谋生计,就像闰土的六个孩子。这种贫穷可能就导致国民的愚昧。

其四表现在国民所持有的封建迷信思想,这种思想会导致国民固步自封。就比如阿Q忌讳癞以及于一切近似于赖的音,甚至于连“光”、“亮”、‘灯“、”烛“都妒忌,一切本不相关的事物都被他通过主观臆想联系起来,视为不好的东西。还比如钱太爷家的大儿子所处的境遇,只因为出国后剪了大辫子就惹的母亲妻子视作受了外国洋鬼子的荼毒,并且还因此不能做官。只因一个发型就判定这个人是有罪过的,还必须向他人解释为何自己与大众不同,可见其周围人受封建思想影响之深。再有就是魏连殳祖母去世时,其族人和亲人所要求的礼教,如穿白、跪拜、做法事也是一种封建迷信,因此与魏连殳的新知识分子思想产生强烈冲击。这种封建迷信思想的存在就是历史上的未开化思想的留存。

综上所述种种国民的劣根性都与社会大环境脱离不了干系,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先生如此描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一件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