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徐茂娜

爱新觉罗-弘瞻是雍正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是身份尊贵的六阿哥,可却没有享受到什么父爱。他四岁时父皇驾崩,四哥弘历继位,成了乾隆皇帝,而弘瞻是在乾隆的爱护下长大的。管理明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都是乾隆派给幼弟的差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是手足情深,两人可以延续情谊到老,可一次弘瞻重病,乾隆亲自前来探病,刚走弘瞻便哀叹:“我可以死了。”果然不久,这位王爷就魂归西天。这等事情,为何发生呢?

正有少年初长成

乾隆刚坐上皇位时,弘瞻只有四岁,正是幼儿贪玩的年纪。一日,小小的弘瞻正在圆明园内和其他人追逐打闹嬉戏玩耍,稚子玩乐憨态可掬,这模样被乾隆皇帝看见了,也忍不住想去逗弄一番。谁知道小孩子不懂事,看见不常看见的哥哥过来了,便吓得赶紧逃走,简直一点都不给皇帝的面子。

乾隆生气吗?当然了。“朕乃大清天子,谁见了不点头哈腰,讨好谄媚,你这小孩子居然看见我就跑,我简直就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可气可气!”皇帝很生气,但是后果却并不严重,自己的弟弟,年纪小小,又没有父亲,自己不宠着,谁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不仅没有责罚弘瞻,还对他越来越好。到了启蒙的年纪,专门请来沈潜德这位著名诗人来教导他。小小年纪便锦衣玉食,名师教导,这一切都是哥哥乾隆给弘瞻的,弘瞻也不负期望, “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几年过去,小小少年读了许多书,长了许多见识,变得风度翩翩,博学多才。

乾隆看见自己从小宠大的弟弟蜕变成玉面少年郎,觉得该让他好好锻炼一下了。弘瞻刚满18岁,亲爱的皇兄便给自己派了差事,明英殿,御书局,药事房,都管过。看见自己的弟弟干得好,才过了两年就派他去管理造办处。这种升迁速度,要是放在普通官员身上,那人还不得乐开了花。

这样潇洒的少年郎,这样受宠的日子,这段幸福的时光要是一直延续下去,岂不美哉?

再好的人,终究变了模样

弘瞻是个翩翩君子,但是乾隆从小的宠爱,也让他有些骄纵,性子不免浮躁。作为臣子处理事情时,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总会摆起小性子,对自己的手下们也是十分严苛。果然,这骄纵的性子出了事。

“居家尚节俭,俸响之银,至充栋宇”,将自己的手下,搜刮得干干净净,自己却拿着丰厚的钱财去享受,简直是大错,一个小领导对待自己下属这样严苛,肯定会出事。果然,即便是他的皇帝哥哥知道了,也十分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的弘瞻还不知错,又或许是觉得哥哥这样宠爱自己,哪里舍得惩罚呢,他受了几顿批评之后依旧没有收敛。皇上叫他改,他不改,皇上让他送重要的东西回京,他还偏偏先去城郊打猎,玩够了再回来,这些事情要是放在寻常百姓家,顶多就是训斥他几句,当个熊孩子,打一顿就好了,可偏偏是在帝王家。

看起来这些事情就是小事,但渐渐堆积,日后追究起来,吃苦受罪的还不是弘瞻?安然无恙这种鬼话反正我是不信。

果然,当弘瞻生母寿辰之时,乾隆因为生气,便没有拨款祝贺,弘瞻就怒了。熊孩子发怒,后果很严重,他直接对堂堂的大清皇帝进行嘲讽,那种嚣张的嘴脸,要是几岁幼儿,乾隆也就忍了,可弘瞻已经这么大了,已经为人臣子,为人父亲了,乾隆决定好好修理他。

“1763年九月初四日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你去克扣属下,克扣百姓,那就让你都吐出来,你仗着自己是王爷,自己是我弟弟就为非作歹,那我就革了你的职,看你还能怎么做!

弘瞻不是王爷了,权势地位都没了,他闷闷不乐,在闭门思过的日子里想了许多,最终一病不起。但无论怎样,他还是乾隆疼爱的弟弟,看见弟弟重病,乾隆终究心软了,他亲自去了王府探望自己的弟弟:“我只是因为你还小,想要好好管教你,你怎么就这样呢?我现在原谅你了,封你为郡王,你就安心养病吧。“

乾隆走后,弘瞻越来越觉得对不起哥哥,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情绪过于激动,一个病人血压越升越高,他痛哭流涕,心中怅然,我做了这么多错事,哥哥还肯原谅我,但是我却辜负了他的期待,真的不该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可以死了。”乾隆走后,弘瞻说出这句话,原来他在闭门思过时就十分懊悔做下这些事情,认为这些惩罚是应该的,可皇帝哥哥还是原谅了他,心中深感有愧,在乾隆离开后不久,便去世了,死时仅33岁。

最后,乾隆只能在望着墓碑怀念爱对自己撒娇的幼弟,而那个翩翩少年已经入了黄土。关于他俩,一切都变了模样。

兰因絮果,因缘相扣

弘瞻的死,我们可以归结为自己个性的原因,从小太顺风顺水了,经不起挫折,空有一身才貌,最后却抑郁羞愧而死。

再来看看乾隆,其实他在弘瞻的生命中不仅是兄长,更是担当了一个父亲的职责,可他却没有好好教育弘瞻,总是太过宠爱。小时候想要什么给什么,长大了却要责罚起他来,又没有个过渡时期,最后害了这个孩子的一生。

弘瞻的错误,是小时候的教育模式引起的。他自己那一副骄纵的脾气,再加上早年乾隆的宠爱埋下的祸根。都说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两人都是早年犯下不经意的错误,一个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另一个在午夜梦回时,深感愧疚。

所以,我们还是让每一步都过得稳健不出错误,让自己种下好的因,得出好的果。

参考资料:百科词条“爱新觉罗·弘曕”

乾隆看望32岁病危弟弟,前脚刚走,弟弟便哀叹:我可以死了——奈落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