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改造,从宏观上,是对整个天拖区域的重新规划;从微观上来看,是对厂区内厂房空间的更新。从1950年的工业动力生产到充满活力的城市记忆、从废弃的空间到城市身份的再认同、从旧的低密度“平纹”到可持续的城市肌理再融合。天拖 I 地块的原厂区内部以工业建筑为主,在改造过程中,将设计思考由城市聚焦到人的行为活动上,更多的强调使用者与空间环境的舒适性。“人与事”的介入为厂区增加了更多的城市活力,由此实现天拖建筑物与空间的更新,让空间作为媒介,与新的城市生活形成互动。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ianjin Tractor Factory is a re-planning of the entire plant area;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the focus of the transformation i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factory space. It is a regeneration from 1950 industrial powertrain to vibrant urban memory, from abandoned relics to upcycled urban identity, and from old low dense ‘flatscape’ to sustainable urban density. The original factory area is mainly composed of factory building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ior of the factory will change from the urban scale to the human scale, and focus on the comfort of users and the space environment. The interaction of "person and space" adds more vitality to the plant area, thereby realizing the renewal of buildings and spaces. Space is used as a medium to form more connections with new urban lif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拖项目的改造过程中主要有四大转变,活动场景的转变、空间尺度的转变、城市角色的转变以及人的行为的转变。这四大转变由小及大,从微观到宏观进行了充分的探索与考量,焕发厂区新面貌。将空间格局、生态资源以及保存完整性作为整体风貌的评价因子,确定出厂区保留要素的规划框架;建筑艺术则以建造年代,结构形式及工艺流程的重要性作为评价因子。在原有精细的机械网格式结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空间的利用组合进行的改造与提升,根据人的活动场景、空间尺度、城市角色和人的行为的转变四个层面,延续城市历史,获得城市区域的价值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拖拉机厂建于1956年,与天津重型机械厂、天津机械厂、天津动力机厂共同被誉为天津新中国工业的“四大天”,是天津城市的重要工业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从新城市中心区的尺度出发,在建筑形态的打造上更加强调工业遗迹的特征,因此统一基础材料的特性,对红砖材料的塑造成为基础,同时根据结构特点将多种新型材料引入并投入使用,最大化丰富空间形态的内生活力。通过纳入“人”需求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的更新重塑成为推动天津拖拉机制造厂从老工业区到体验型商业区发生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拖是我国第一辆汽车及第一批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的诞生地,是天津禀赋文化内蕴、工业发展及历史价值的重要节点。作为南开历史记忆的城市片段,天拖的生产功能已经缺失,曾经的辉煌将褪色,如何实现功能的再生,利用历史记忆给地块赋能是我们所考虑的。在天拖的厂区中,人们原有的活动场景更多在于拖拉机的生产、检测、维护、运输及修理机工作时交谈等工业化的工作场景,而随着人们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娱乐活动场景被纳入了改造的范围之中。

*场景模块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改造原来大跨度、无障碍的大型机械生产车间,将其转换成零售商业及办公的功能空间,并赋予其当代性的特点。这种功能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街道空间、内部商业空间及外部空间等层次。人们可以在此室内消费、在室外的商业摊铺闲逛,甚至还可以露天餐饮、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产场景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场景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是现代城市中一切活动的主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的更新也只有切实地从人的角度出发,从而才能够满足人的需求。从传统工厂向新型活力社区转型的天津拖拉机制造厂正是从对“人”的考量出发,将建筑设计理念由满足工业生产到满足人的体验活动需要,以建筑尺度的再定义为切入点进行工厂的转型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划分之间关系中来看,改造之前,因为厂房的主要功能为工业生产,这使得厂房内部的空间更多是以机械制造为尺度进行设计,形成无分割的内部大尺度空间,以此来满足工业生产时期的机械设备安放以及大规模运作的需求。然而面对厂区转型时期的新需求,对建筑改造的首要任务便是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尺度变化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块生成动图

在空间布局上,设计者强调两条空间轴线,并借此将整个区域划分成四个主要的建筑群落。在保证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前提下,为不同区域安置了各自的公共服务建筑,围绕这个建筑而形成了工作、生活、休闲相融合的规划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拖厂区的功能定位为高端商业,在北侧的新建部分采用了比较成熟的“背靠背”模式的商铺进深,西侧沿主要下沉广场,北侧沿保阳道,东侧沿年丰路,形成U型围合式的城市界面,保证了沿原有保留路网的建筑贴线率。通过对华坪路以东整个保留厂房区域的慢行流线分析,将围合后形成的内部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割,形成了一个带动商业人气的中央广场和两栋适合品牌商业进驻的独栋商业体。所有的这些开放空间都通过尺度宜人的步行流线进行串接,进而连接到已经在建的地铁 6 号线的两个站点和未来要建成的地铁 8 号线的站点。形成整体上和厂房相互配合的,三维立体的动线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业社会的中心是 “ 物 ”(产品、商品), 在原有的厂房中,人的行为围绕生产和机械展开,吊车穿梭,机械轰鸣,人在其间遵守固有的生产工艺程序,进行着日复一日的制造。工业制造和生产工作是原本在厂房中的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从未想到要在这里进行与生产和制造无关的事情。而随着社会产品增多,人们开始追求品质和价值,不仅只是日益奔波于工作,学会“享受”与“惬意”开始变为人们的心理需求。此时,社会的中心将逐渐转变成“人”,物质空间的设计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展开,人们在这里根据自身需求消费,体验,游走,体验一段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行为分析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中心城区的城市更新,已经不仅仅是城市中某一区域在产业结构上的调整与升级,更是对近代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城市生活方式的重新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属于一座城市的独特的,唯一的建筑特色,是需要通过时间积淀的。而积淀的方式则是保留一个对城市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地块和区域,通过全部保留或者保留其中一部分建筑的方法,将这段历史以一种新的形式延续下去。天拖地块内部比较有意义的特色构筑物,小至铁牛厂标、大至具有工业特色料仓、烟囱,以及见证新中国历史的时代标语。原有工房多为排架结构及砖混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大部分厂房为红砖立面,内部空间较大,有利于进行有效的内部改造,从而完成由仓库到精品餐饮、现代停车楼、运动场等一系列现代服务功能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腿柱:改造前后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腿柱:改造前后实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屋架桁架:改造前后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屋架桁架:改造前后实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砖:改造前后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砖:改造前后实景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次改造的过程中,不仅从原有的工业符号保留上传承了工业精神,还使用了新型的材料,向工业精神注入新鲜的血液。现代建筑中玻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使用小块玻璃搭积木一样,使建筑物可以实现复杂的曲线美。天拖厂区中部分建筑的外墙则采用了U型玻璃,透光不透视,配合中央新风系统,使得视觉完整而又有朦胧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U型玻模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景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拖的改造平衡了”建设和保护”这个两难的命题,在保留适合用作商业的厂房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建筑。从整体城市设计布局的层面上,考虑了新老建筑的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平面图

厂区的规划是天津拖拉机制造厂改造的整体蓝图,而其厂区内的建筑改造则是这一城市改造精细化的体现。建筑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空间,甚至还可以是一种精神,当无数个带有“精神”的建筑重新汇集到一起时,整个城市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进行有序迭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层平面图

文化的传承与塑造是当下人们所需要的“触觉”,能够将历史文化精神深入至内心,将生活方式由内至外的重塑。改造后的天拖传承着工业时代的伟大精神,将原本早已快逝去的活力重新还原,并重新还原提升了更多具有工业精神的特色,其价值上的提升与时代的传承,也是推动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核心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筑改造立面大样图

如今的天拖厂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厂”,而更像是一个“场”。一个可以进行生产、加工、工作的空间,是“厂”,而“场”不仅包括了原本“厂”的功能性,还能够让人们在这里进行一定的活动,更是一个工业与生活共存的场所,这就是“场”的价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景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拖拉机制造厂的改造中以建筑设计为载体,通过对建筑尺度与建筑布局方式的再调整,传达出城市的人文意义,这是新时代对于城市设计以及打造的新模式与新思路。城市的改造已经不再以大拆大建为主题,而是以更加精细化的方式深度塑造区域独特文化,再造宜居的城市生活。面对未来更细致的城市需求,用多维度的认知与技术体系,保障区域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信息:

项目性质:城市更新规划/建筑设计
项目位置:南开区/天津市

业 主: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融创中国
合作机构:天津建筑设计院/丹麦K&B景观设计

占地面积:3.2公顷

建筑面积:3.3万㎡

设计时间:2012-2018

项目拍照:摄影师张辉;ARCHILAND筑土国际

*图文整理:筑土国际合伙人、建筑设计总监魏宇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