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底层之人能成为人上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无论古今他们心计和谋略,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过。

楚汉后期,刘邦、项羽、韩信三方鼎立,韩信若起兵自立,必给刘邦造成致命一击,不少人说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他不愿跟刘邦对着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我们需先到皇权至上这事,皇权之下无论父子兄弟必自相残杀,何况微不足道知遇之恩在权力面前就如尘埃一样微不足道。

韩信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刘邦早有防备

韩信起初带兵不少,但是后来数次得到刘邦的增兵,这才让他的军队更加壮大,到了战败龙且的时候,他的军队有近十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天下的军队,基本就是三块,最多的是项羽和刘邦的,然后就是韩信的,项羽虽然到了垓下站前,军队数量已经严重缩水,但是他善于带兵,所以刘邦士兵虽多,却并不能战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带兵有一定的水平但没达到很厉害的程度,二是刘邦很会笼络人心,韩信说他善于带将,就说明很会收买人心,让别人为自己所用。三是韩信带兵能力很强,兵越多越体现将领的才能。可见他是个帅才。再结合当时,韩信作为当时刘邦手下带兵最厉害的人物,拥兵自立的话刘邦手下没有能打得过韩信的。再加上当时项羽还在,至少项羽就没那么快灭亡,很可能会进入到战略相持的阶段。

韩信虽握有重兵,可刘邦对韩信从头到尾不信任,安排曹参、灌婴等人为其副将,这些人为刘邦心腹,人员配属看刘邦不信任韩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只能做好分内之事才能保命,一旦有反意必随时搞定你,韩信表面有实权,可真正只能算个光杆司令,只要做出不符合刘邦集团事情,随时都有给夺权可能。

韩信谢刘邦知遇之恩,可刘邦对其不信任

韩信为项羽执戟郎中,想为项羽出谋划策,项羽瞧不上他,投靠刘邦能从小兵直接成为大将军,必要感谢刘邦这位伯乐,他只有率军创佳绩,不负刘邦知遇之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深信刘邦不会处理他,可他想错了。

韩信虽为汉军大将军,可其权力都在刘邦监视之下,只能做刘邦想你做的事情,一旦搞一些幺蛾子必然会失败,多次触碰刘邦底线,只是现在是用韩信之时,并不能处理韩信。

楚汉战争胜利后,没什么仗可打,这个时候刘邦放手收拾各大反对势力,最终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