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考的这么差,我怎么有脸去参加家长会!”

“没考上吧!就知道你不行。”

“理的什么发型?这么难看...”

“我怎么生了你个不争气的东西!”

......

看到这些话,父母是否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的确,我们很多家长,总是会在有意无意间,给孩子递上差评~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中,郭麒麟饰演的范思辙是一个聪明搞笑,古灵精怪的大男孩,承包了整部剧的笑点。

就是这样一个人见人爱的范思辙,身上却折射出中国教育最令人心痛的一幕。

范思辙是个富家公子,按理说家里不缺钱,但是他却对赚钱情有独钟。在别人还在一脸懵的时候,他就能算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借助任何工具,纯口算就能算出一本书的纯利润能达到九万六千七百六十八两……

可是,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渴望被父亲认可。

虽然他很优秀,但是父亲范建看他,就像《红楼梦》里贾政看贾宝玉一样:文也不行,武也不就,成天游手好闲,简直一无是处。

自己在父亲眼里一无是处,可父亲却是他的超级英雄。

父亲是户部侍郎,负责掌管钱财,他崇拜父亲,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离父亲近一点,能够得到父亲的认可。

即使父亲无缘无故罚他跪,他想的也是:肯定是我又做错了什么,让爹不高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认可的孩子,从来不会觉得是父母不对,他们只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我不够好”的心理漩涡,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周末看到这样一个视频,视频里,小姑娘一脸严肃的问爸爸:

“爸爸你有一个缺点,就是老是让别人不开心,你能改掉吗?”

面对孩子的请求,爸爸斩钉截铁地回答:“不能!”

还说:“其实我是为了你们好,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所以小孩子也好老婆也好,不能让她感觉很开心。
因为外面的世界不会不会这样子(妥协),所以现在要经常让你不开心,这样你长大了碰到坏人,就不让容易崩溃了,所以这是不是为了你们好呀?”

听到这里,小姑娘委屈的反驳:“我才不认同呢!”

“小孩要是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那样就不能健康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非常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初心是不希望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所以才用这样的方式逼迫孩子强大。

但是,不知道这位爸爸有没有想过,这样的挫折教育,只会给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而非他所希望的坚强。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恰当的挫折教育,不但无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还会导致孩子出现敏感自卑、焦虑无助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走向极端

孩子渴望的,不过是情绪认同

我们的文化背景,称赞与肯定仿佛是毒药一样,会让孩子飘飘然,毕竟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其实,孩子需要的肯定,不一定是多么华丽的辞藻,不一定是父母的花式赞美。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情绪的认同。

姜文在做客《十三邀》的时候,主持人许知远问他,人生有没有什么遗憾?

他说,父母的差评,是我人生最大的挫折。

考上中戏那年,他跟母亲分享,母亲却开启“挑毛病”模式: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

其实以一名母亲的身份,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姜文母亲一定是开心的。自己的儿子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内心一定非常欢喜。

但是到了嘴上,就变成了否定的话。

姜文说:我不知道怎么让她,能够看见我做的事高兴。

我们承认,以我们的文化背景,让一名中年母亲说出一句“你真棒”,可能略有些为难。

可是孩子需要的,不过就是与他情绪的共鸣。

56岁的姜文,功成名就,却依然难以自信。

也许他渴望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够被父母看到。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哪些事是值得欣喜的,哪些事是令人沮丧的。

比是非对错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接纳。

谁都知道,夸奖能令人兴奋,贬低会令人沮丧,孩子当然也是如此。

当孩子说“妈妈,我没考好”时,他们需要的不是“你要继续努力”,而是“妈妈知道你难过,下学期我们继续加油就好了”;

家庭真的不是一个判断对错的地方,而是接纳情绪,共情共融的地方。

评师父母,摧毁孩子一生

嘲笑,辱骂,侮辱,诋毁……冷漠的语言,就像一种暴力,可以将一个优秀的孩子杀死于无形之中。

35岁的楠楠,已经是4岁孩子的妈妈,但每次说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尿床挨骂、受嘲笑的事情,仍然心有余悸。

楠楠5岁那年,有一次夜里因为喝水太多,尿湿了被子,起床后被妈妈一顿责骂,她不敢说话,偷偷躲到角落里。

妈妈抱着被子去院子里晒,碰到邻居几个阿姨领着孩子在玩耍。妈妈禁不住跟阿姨们抱怨:

“你看,都这么大姑娘了还尿床,真没用,看看你们家孩子,多省心!”

楠楠在屋里听到了阿姨和孩子们的嘲笑声,瞬间泪流满面,年少的自尊,在那一刻被自己的亲妈和邻居们践踏。

自那以后,楠楠尿床的习惯更加严重,每次情绪紧张时,还会情不自禁的尿裤子,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读大学。虽然成绩优秀,但这件事一直让她特别自卑。

父母的认同,是孩子一生的心理资本

批评与责怪,只能深化孩子的受害者意识,他们不仅会无力无助,还会试着认同对方否定的话,开始自我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子女一场,本质上就是在孩子成人之前,给他们带足走上社会的“粮食”。

这个“粮食”不是多少财富,而是他们面对世界,面对挫折的勇气。

父母给予孩子的“原始资本”,是他们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不要再给孩子差评了,除非我们希望他长成“差评”的样子。

如果孩子做错事,多一点耐心;如果孩子做得好,多一点鼓励。

请放心,孩子真的不会被“夸”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