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我家孩子为什么要求那么高呢?

三清老师:有一个要求高的家长,就会有一个要求高的孩子。

家长:可是我对孩子要求一点也不高呀。

三清老师:要求高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对孩子要求高,否则她就不会给孩子压力了。

家长:我家孩子很聪明,为什么不努力学习呢,如果他再努力一些,成绩会更好的

三清老师:没有家长选择看到孩子的努力,他们都是从不努力的角度看的,每个家长都在制造神。

家长:我家孩子都半年不上学了,说好的去上学,到时候就不去了,在家一天不说上学还挺高兴,一说上学,就把自己关在自己屋里不出来,这需要家长怎么办呢?

三清老师:孩子这时候都需沉睡一段时间,独自舔伤口疗伤。他们通常会选择关闭房门,自闭一段时间,父母请理解这一点,恰恰是家长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最后孩子才挫折无力无助,当然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是脆弱和矫情的。当没有家长能够理解孩子内心的挫败感的时候,家长们尽量不要去给孩子讲大道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希望不要是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家长:我家孩子辍学在家,没有朋友,自己很孤独,还不和我们说话,看着很可怜,怎么办呢?

三清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有的家人都保护孩子,总是怕孩子出现意外,所以家长很少允许孩子出去交朋友。因为学习好的孩子都忙于补课,能玩的学生成绩都是中等的,问题就来了,家长们都是希望孩子交往学习好的,背景好的,家庭好的,文明的,有礼貌,有教养的。当家长的筛子选下来之后,也没有啥了。况且很多家长都是给孩子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各种学习,当孩子学习上出现挫折时,孩子的唯一希望和理想破灭了,这才是孩子不能接受的,因为孩子从小被赋予太多的家长的希望了。

家长:我家孩子特别的拖拉,做什么都是慢慢腾腾的,都急死了,怎么办呢?

三清老师:一个急性子的妈妈,就会有一个拖拉的孩子,妈妈什么都着急,就不会给孩子时间空间,吃饭慢,穿衣慢,说话慢,写作业慢。这样家长就会跑到孩子前面,孩子没有踏踏实实学会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慢慢的孩子就会通过拖拉来反抗自己管教讲道理的妈妈,而且这样也限制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我咨询中遇到很多孩子表达上吃力,都是有一个滔滔不绝,办事雷厉风行的妈妈,所以说孩子是妈妈的镜子,家长的急性子里面,恰恰限制了一个慢性子的自己。

家长:孩子不出屋也就不管他了,可是他每天都上网,不睡觉,这样时间长身体不是完了吗,这几天我把网线给他断了,孩子还不知道我做的,我这样做对不对呢?

三清老师:孩子谁都不见,唯一能够支撑下来的就是网络和游戏了,这是他和外界互动的唯一方式,这个给他断了,他像被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一样,他活着的一点乐趣都给剪断了,他做出来危险的事情家长后悔就来不及了。

家长:孩子除了吃饭就是睡觉,既然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为什么他不接受心理咨询呢?而要用这种方式封闭自己呢?

三清老师:孩子需要沉睡,即使是一天在睡觉,他的心其实已成碎片,他需要慢慢整合疗愈,他对家长的敌意非常严重,他需要家长为这件辍学事情负责,他需要家长深刻的道歉,然后他才会寻求帮助,才会慢慢的走出来。现在百分之九十的辍学的孩子都是班级的优秀学生,父母长久以来给孩子的压力是孩子崩溃的根源。

家长: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似乎有退化,思想特别单纯,每天就喜欢吃喝和买东西,这是怎么回事?而且原来不吃的垃圾食品,现在非得要吃不可?

三清老师:这样的孩子相对前面的孩子心理问题更重一些,我咨询中很多出现这种行为的孩子都是精神分裂或者是双向情感障碍,这样的孩子内心特别的焦虑,只有通过不停的吃来缓解焦虑,就像大人吸烟喝酒一样,它是通过吃穿买买买的模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现在孩子有病了才敢做真实的自己,原来他想吃辣条喝可乐,你总是说不健康来压抑他想吃的欲望,现在他发病了,完全展示真实的自己,所以就会出现什么都不在乎的情况。尽管让他吃吧,满足他,一个人快乐吃什么都没有大碍,否则胆怯恐惧的活着才是问题。

家长:我家孩子为什么什么都怕,哪里也不敢去,出门都需要我陪着,怎么会这样?

三清老师:很多孩子都是因为生病,有被害妄想了。根源就是很多的家长从小给孩子太多外界不安全的信息,家长给孩子太多限制,很多不能这样,不能那样。除了爸爸妈妈谁都不要信任,等有一天自己被朋友伤害了,就会想起这句话是对的,世界真是恐惧的不安全的,没有谁可以信任。当然这里也包括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是家长的控制让孩子内心一直愤怒,发不出来的愤怒就会变成心理疾病。

家长:孩子已经这样了,能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变呢?

三清老师:家长能做心理咨询是最好的,先面对自己的焦虑,让自己烦躁的心宁静下来,才会帮助到孩子。否则你的焦虑担心会影响到孩子,你就没法陪伴孩子慢慢走出来,耐下心来,借这个问题,疗愈自己,也疗愈孩子,做一个觉醒的父母才是最能帮助到自己和孩子的,否则自己不明白怎么做都是错。真的想帮助到孩子,最好找老师做心理咨询,深度挖掘问题的所在,才能提升自己,引领到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