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华民国第一届院士选举中,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中国文学和考古学两个学科里面当选为院士,其中最让人关注的就是郭沫若是胡适推荐的,胡适表示他是承认郭沫若的甲骨文成就的,反正就是两个人的学术地位都不相上下,那到底是谁上谁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如果是要比较学术水平是不好评论的,因为胡适和郭沫若的学术范围不一样,胡适主要是在中国文学哲学上面,郭沫若主要是在甲骨文上面,学术领域不一样,所以也不好比较,真要比较的话就只能是他们两个人在各自的学术圈里面影响力有多大。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白话文运动的领袖,胡适给自己的评价是“但开风气不为师”,可以说这个评价真实又恰如其分。胡适还是第一个发出“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提出有名的“八不主义”。还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初期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他创作的话剧被视为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可以说胡适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毫无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具有争议的是胡适的学术著作,章太炎瞧不起胡适的哲学,钱穆对胡适的印象也不好,他认为胡适就是一个社会名流式的人物。鲁迅也指责胡适。胡适确实厉害,但是他在学术上面的能力还不是顶尖的,胡适的专业是哲学,却没有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跟其他专业哲学人士一比又显得低弱。

而郭沫若就是属于啥都会的那种,历史性,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学,艺术等等都玩得比较转,学术范围比胡适是要强的,当时人们还将郭沫若和另外三位古文学家合称为“四堂”,甲骨四堂,也代表了那个时候甲骨文的最高水平。在文学上,胡适属于理论派,郭沫若属于创作者,郭沫若也的确是个才子,但是郭沫若的后半生也确实一言难尽。

相比之下,胡适最大的影响力不是在于学术和文学,而是他的思想。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