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文化区(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大佛寺占地面积650亩,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人民币。“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王妃一生信奉佛法,所以每逢节日傣王 就亲临寺院,举行大型法会,以纪念爱妃同时弘扬佛法。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的吉祥大佛整体采用黄铜锻造,真身高45米,底座边长35米、高9米,是南传佛教中最大的佛像。大佛两手结印,俯视芸芸众生,显得无限慈善、安详、和平和友爱。寺内最具特色的在于寺内成群的孔雀从山上乘风而下的视觉冲击以及阳光下浮光跃金的巨型佛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庙中的建筑,是佛教的曼陀罗建筑风格和西双版纳傣族的干栏式建筑的完美结合,景飘大殿既有皇家寺庙的巍峨雄伟,也具有西双版纳的特色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勐泐大佛寺是整个观赏孔雀的好地方,这座寺庙历史悠久,源至古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和印度泰姬陵一样,都是君王为了自己钟爱的妃子所建立。悠久的历史和凄美的爱情,让大佛寺充满了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据有关文献记载,南传上座部佛教于隋唐时由缅甸传入云南西双版纳。如今的傣文、傣历、及傣族的许多宗教节日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当地民族文化结合后演变而成的。傣族民间文学、雕塑、绘画等艺术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受到南传上座部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总之,南传上座部佛教已经成为西双版纳当地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双版纳大佛寺满足现代游客对历史、佛教文化、地域文化等进行观赏体验的需求,喜欢研究古文化与南传佛教的可以了去参观一下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传佛教属于部派佛教的红衣部,在现代佛学界,比较公认南传佛教比较接近释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南传佛教属于部派佛教的红衣部,在现代佛学界,比较公认南传佛教比较接近释迦牟尼佛的原始佛教。南传佛教主要指現时兰卡、緬甸与泰国的上座部分別说部,都依巴利语三藏作主要的经典与戒律依据。在现代佛学界,由於有完整的巴利三藏与僧团的传承, 是公认接近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所以这里是南传佛教的发源地,有情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