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有多大,就看他们熬夜赶作业多久。不停的刷题、做试卷,都是这么过来的,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负担太重了,作业的量多到不科学,家长也陪着难受。

最近,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减负30条”,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一出,大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好事终于轮到我们了?”不少学生乐出了声。然而,事情“并不简单”。

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减负,成绩又跟不上了,有什么用?

另一些人附和: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压力虽大,但以后不会后悔!

这番话确实有一定道理,给学生减负,究竟该怎么减?会不会影响成绩?许多人担忧。

这里,需要我们对减负工作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学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其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努力,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该视为过重学业负担。我们还是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让学生的努力付出是值得的。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

2.减负是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减负不能简单地降低课业难度,减少作业量,不能搞“一味的”、“一刀切”减负,应按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学减负,有减有增。优化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负担保持在合理的、适度的范围之内。针对当前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同时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坚持因材施教,提供选修课程、弹性作业和帮扶辅导,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保障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3.减负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首先,学校要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其次,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减轻校外培训造成的过重课外负担。第三,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防止盲目攀比送孩子参加不必要的校外培训。第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不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校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看完这些文件内容,只想说考虑的已经很全面了,至于学生们什么时候能享受到“减负”,那怕是还有段时间了~

资料:敏试教师资格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情况:https://www.minshiteacher.com/article/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