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年轻人眼中,比如我,早餐的意思是:起来吃的第一顿饭。

可能是9,10点,也可能是,Emmmmm,午饭。

但是,在妈妈们眼中,早晨5点起床,7点钟吃早餐,这样才算健康。

其实不是我们不想吃早餐。

而是早餐们不争气。

在大城市里,乏味的早餐根本不足以成为起床的动力:大街小巷的油条豆浆,不同味道的豆腐脑,鸡蛋灌饼手抓饼,吃一两次还可以,超过一个星期就不知道吃什么了。

直到,看到了这个短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餐中国》

每一集的时常仅五分钟。

但是非常的,不!下!饭!

因为看完这里花样百出的早餐,在看看门口卖的鸡蛋灌饼。

只想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季《早餐中国》更新了35集。

每一集选的地点不同,大部分都来自南方。

不得不说,在早餐这件事情上,北方食谱确实略逊于南方。

秉承着对美食纪录片的热烈之心,打开《早餐中国》的第一集是还是满怀期待的。

不过,讲真,开篇这种略有跳脱的风格其实有点不太习惯。

最关键的是,在受过《舌尖上的中国》这类轰炸之后,总觉得美食应该是美的。

然而,这些早餐店看起来真·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拍摄的角度也相当朴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镜头都集中在吃饭的人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觉真的很好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满市井之气。

节目很贴心的安排了“老板之歌”,还是用了一些笔墨在早餐店老板们的生活上。他们有的是兢兢业业为了孩子辛苦打拼,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家传的手艺……

虽然每个早餐店都标注了地理位置,带着“推销”的感觉。

但是整体一集看下来都觉得开了“眼界”:早餐的花样太多了。

汉中的面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锅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我印象里的锅贴好像不是一个锅出来的,

九门头涮酒,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真·想不到是什么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九门头是牛肚之类的内脏。

闽南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很多人会比较熟悉,红油抄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逮到一个认识的还是比较欣喜的。

胡辣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搭配着油馍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就是老爸茶搭配大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篇看下来,像是上了个扫盲班。

唯一的疑惑就是:怎么感觉原材料上挺重口味的。

一大早,粉啊,面啊,糕啊什么的算在早餐里还是正常的。

可是,这个羊瘪汤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少人是第一次知道,羊瘪是山羊肚子里未消化的那一节肠子。

还有早晨来份烤乳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油渣烧麦了解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猪血汤,要不要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早餐都围绕这肠子肚子,也有这种在大众范围普及率比较高的。

甜酒冲蛋+油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限量版的绿豆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这些早餐,内心油然而生的不仅是想吃,还有羡慕。

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能够坐下品味一份早餐,其实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比较奢侈的事情。

更多讨生活的人只能在行走的间隙匆匆吃上一口早餐,比起味道,果腹更重要。

也唯有在二线、三线甚至县城里,这样早餐场景才能更多发生。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的烟火气。

平心而论,《早餐中国》无论是记录美食,还是记录美食背后的生活,都有一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但是,节目中这些并不宽敞明亮,更多看起来像夫妻店的早餐店,反而折射出另外一个层面的生活。

有时候,看到新闻,再看看身边,觉得世界是割裂的。

一面是光鲜亮丽的背后是难以言说的苦衷,许多人奔波在高房价的压力下,知乎上关于中年危机的讨论比比皆是,离职潮的背景下,怎样保住饭碗维持体面的生活?这些讨论的背后,透出的是生活的贫瘠。

一面是这样的市井之气,国家大事,中美商战,只存在于新闻联播,邻里之间讨论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看起来烦琐,毫无意义,但是,未尝不是幸福呢?

这个世界的人,会羡慕另外一个世界的悠闲。

而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也会感慨这个世界人的光鲜。

或许都想尝试换一种生活。

但其实,最终还是更喜欢自己已经适应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