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因为爱家长学校(ywajzxx2019)

你有没有统计过,对孩子说过最多的话是哪一句吗?真是孩子愿意听到的吗?

近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等机构发布《青少年蓝皮书》。

蓝皮书采取儿童参与式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43份。

根据各个城市学生的调研,整理出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内容分别是:

快去学习/快写作业;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别人;

不许看手机/不许看电视/不许玩游戏;

真没用/笨;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这些话你是否有些耳熟呢?

很多人都在这些话语声中长大,但是却又正在将这些语言输出给孩子们。

当我们是孩子时,这是我们最讨厌从父母口中听到的话语,可是多年后我们长大,却说着我们当初最讨厌的话。

这些语言其实是一把利刃,会一道一道的划伤孩子们幼小的内心。

父母的很多时候看似无心的表达,其实都是在对孩子实施软暴力。

最难听的话,却说给最爱的人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都有一个问题:对越亲近的人越容易使用语言暴力。

很多父母爱用一些讽刺性的话来挖苦孩子,有的父母认为这样是在教育孩子,但是这实际上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

孩子会在父母的语言暴力中慢慢失去自信,变得冷漠,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长时间如此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会让孩子对家庭充满厌恶感。

语言暴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将来长大成人之后也很难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比起讽刺的言语,温柔而坚定的话语也许能带给孩子更加正面的影响。

孩子做错事,与其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不如说:“我相信你,可以努力做到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孩子当做可控的玩偶

孩子的人生有很多选择,但是很多父母会帮孩子规划未来,精细到孩子的每一个选择。

大到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培训班,读什么样的学校,交什么样的朋友;小到决定孩子穿什么,吃什么。

父母没有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反而把孩子当做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当做可以操控的“玩偶”。

孩子长期服从父母的决定,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压抑自己的好恶,将来就会变得软弱,没有自主选择能力。

孩子也有自己的感知力,有自己的喜好与选择,父母在原则问题上可以帮孩子把关,但是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只要孩子前进的方向不是坏的,父母都不用过度的去干涉。

最牢固的枷锁用爱铸造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一点都不理解我!”

“要不是为了你,我会这么辛苦么?”

在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时,很多父母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父母通过类似的话语来达到对孩子的“控制”,这种逻辑是:“我是为你好,因此你必须听我的。”

但是如果经常跟孩子说类似的话,只会给孩子带来深深的负罪感,是父母给孩子强加的情感枷锁。

经常说这句话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孩子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就会掩埋在这句话中。

作为父母,我们不如就学着对孩子放手,也是对自己放手,给孩子一定的引导,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自己做选择,自己担后果。

诸多案例表明,儿童成长在习惯于实施软暴力的家庭或校园环境中,出现以下行为的几率增大:

自我否定、怀疑、消极、不懂得控制情绪;

不能清晰表达自己需求、暴虐、神经质、逃避责任;

不会处理健康人际关系、物质依赖。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微妙且脆弱的,父母的软暴力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而是摧毁孩子内心世界的利器。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具有包容性的,对我们的孩子,我们也需要做到足够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