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币是中国的唯一法定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和发行。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务凭证,你拿到100元就代表对方欠了你100元,只有当全社会都认可这张债务凭证的时候货币才可以成为一般等价物流通用作交换的媒介,否则就会出现拒收(像航天钞等纪念币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毫无价值,在极端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货币没有了信用就会崩溃回到以物易物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行发行了多少货币出来就代表央行欠了社会这么多债务,发行货币的数量既要按照流通需要以保证币值和物价稳定又要使经济能够发展。中国加入世贸以后经济快速发展,货币需求量也在增加,物价尤其是房价的飞速发展让人们惊呼中国在严重超发货币,这些货币进入房地产的蓄水池推高了房价和物价,让实体经济发展困难。

想要理解货币有没有超发我们就要搞清楚中国到底有多少货币?这些货币是怎么来的?

因为中国的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所以我们来看央行提供的基础货币数据,首先必须假定央行的数据都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据央行2019年4月的负债表,央行共向商业银行投放货币298771亿元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其中现金79782亿元,其它为准备金(含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第一个问题:央行这298771亿元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据央行2019年4月的资产表,中国人民银行的储备货币发行主要由两个渠道:外汇和抵押。首先中国个人和企业将进出口的外汇盈余约3万亿美元交给央行,央行对应地发行约21万亿人民币的储备货币。然后央行根据市场上货币的紧张程度适当地通过再贴现、再贷款、逆回购操作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SLF/MLF/SLO/PSL)发行了约9万亿的货币。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层面的货币发行都是有来源和抵押的,并没有超发。

但是来看央行的另一组数字:

2019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8.47万亿元;狭义货币(M1)余额54.06万亿元;流通中货币(M0)余额7.4万亿元。

流通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2019年4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48.64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3.12万亿元。

2019年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9.25万亿元。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84.08万亿元。

2019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9.68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41.85万亿元。

截止2019年4月底中国所有个人和单位的活定期存款加现金有188.47万亿,其中现金7.4万亿元。

第二个问题,央行发行的29.87万亿货币怎么变成了188.47万亿的存款和现金?

M2的188万亿数额才是人们惊呼货币严重超发的关键,而商业银行把基础货币演变成巨额M2的关键在于信贷。

央行将29.87万亿的货币发行到各个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渠道把钱投放在个人和企业手里。我们以农民小王为例,小王卖了收获的1000斤小麦收到了1000元人民币现金,因为持有现金没有利息而且还会丢失或损坏他把1000元存到了银行,银行账户显示小王存款1000元。现在小李来银行贷款1000元,银行将小王存的1000元借给了小李,小李准备到月底才用这笔钱于是先将这1000元放在了央行,现在银行账户显示小王和小李各有存款1000元。类似的事情可以继续扩展,只要有人不断借钱银行账户里的存款总额就会不断增多,银行就是通过不断地存贷款把央行发行的29.87万亿变成了188.47万亿。

当然现实生活中个人也不会把全部的钱都存进银行,手里总要存一部分现金应急。这些个人和企业手里现金的总额就是M0流通中货币,4月底是7.4万亿。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习惯M0在春节时和中秋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而它的统计方法则是央行将自己发行的所有现金减去央行库存的现金得到。当然,误差是肯定存在的。如果你丢了100元现金被别人捡走这100元仍然在社会上M0不会变化,如果你去商店花了100元现金购物这100元仍然在社会上M0不会变化,如果你不小心烧了100元现金虽然这100元已经不存在了但因为央行不知道统计出来的M0还是不会变化,只有这张纸币被存到了银行或ATM机或者有人从银行或ATM取出纸币M0才会有对应的减少或增加。M0的数额永远小于央行的货币发行数额,一般有6000——8000亿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你每天在大街小巷里看到的穿梭的运钞车的来源。近年来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普及现金的需求量增速明显下滑。

当然银行也不会收到1000元存款就发放1000元贷款,这样小王来取钱的时候银行就没有钱了,所以银行一般会留一部分备用不贷出去。这个最低比例就是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截止日前是14%,也就是说银行每收到100元最多只能贷86元出去至少要交央行14元。这样理论上的最大货币乘数是1/14%=7.15,即每100元基础货币最高可以变成715元,而实际上我国当前的货币乘数=M2/基础货币=188.47/29.87=6.3。信贷已经快走到了上限,即使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去银行申请贷款最多也只能再贷25万亿。如果还要继续贷款在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只能央行继续发行货币。

我们已经知道只有从银行贷款才会使M2增加,那么股票、债券、基金、信托、委托贷款等根本不会增加M2,因为这些行为都只是存量货币从一个人或企业的手里转移到另一个人或企业。而个人贷款买车买房乃至刷信用卡都会增加M2,而花呗借呗要看背后的运营主体是自有资金还是对接银行,如果自有资金则不增加M2如果对接银行则增加。至于18年暴雷的P2P和所有的庞氏骗局,这个仍然是存量资金从投资人的手里转移到借款人和平台的手里,投资人舍不得花的钱被借款人和平台用掉或花掉,不直接引起M2的变动。

所以与其说是国家严重超发了这些货币,不如说是个人和企业通过贷款超发了这些本不存在的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08年到2018年,GDP从32万亿增长到90万亿大约2.81倍,M0现金只从3.4万亿增长到7.3万亿大约2.15倍主要由于电子支付的普及,而M2从48万亿增长到183万亿约3.81倍远大于GDP的增长,尤其是上届政府内的信贷刺激政策导致市场上的钱确实有些泛滥。2008年之后的最初几年M2增速远远高于GDP和CPI的增速之和。

这些贷款出来的钱虽然短时间内把本来属于未来的购买力透支到了现在,但高负债却使未来的消费萎缩,只盯着M2看得到的并不是真相。适度的信贷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但过度的信贷尤其是超过了还债能力的信贷往往成为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而在中国不同企业的信贷资源获取能力差异极大,08年之后的信贷大都流向了国企和房地产行业。

一个人拿30万三成首付买100万的房子,负债70万。表面上这个人有100万资产,但去掉70万负债净资产仍然和买房前一样只有30万。

从这角度来看我国的净货币=M0+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贷款余额=48万亿,人均净货币只有3.43万。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存款减去负债如果达到3.43万元就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所以中国一共有多少货币,应该有三个回答:

1. 中国一共有7.98万亿的现金在社会和银行中流通,这些钱是银行印刷出来的。

2. 中国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29.88万亿的基础货币,这些钱是央行以外汇和商业银行抵押为根据投放到银行里的。

3. 中国所有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加现金之和为188.47万亿,这些是银行通过反复的存款贷款派生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