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千古贤相,有推崇者将管仲列为华夏第一相,因为管仲第一次提出尊王的口号。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就是没有管仲,我们可能就已经成为蛮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仲年青的时候,干什么都不能成功。做生意亏钱不说,而且还多拿东西,去做官也做不成,上战场就当了逃兵,投靠公子纠,结果却失败了。就这样一个干什么都不能成功的人,最后跟随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恒公,最终辅佐他成就春秋第一霸。

有些朋友可能很好奇,管仲失败了这么多次,为什么还能够得到这么多次展示的机会,最后还能被齐恒公任为相国。

这一切都靠他的发小鲍叔牙,每一次管仲失败之后,都是鲍叔牙给的机会。比如管仲辅导公子纠失败之后,被抓之后,就是靠鲍叔牙的力荐才得到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史记》记载这么一句话: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是打心底里感激他。但是在他临时的时候,齐恒公问他,你觉得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呢?

鲍叔牙行不行呢?

结果管仲是这样说的:

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有些朋友看到这句话,会跳出来大骂管仲你怎么可以这样忘恩呢?鲍叔牙不是没有能力,是很有能力,清廉难道不好吗?难道不是为官的标准呢?

为什么这个反成了不能为相的条件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透露出一个大信息:

那就是清正之人,缺少包容,而为相是统管全局,那需要兼容并包,什么样的人都能容的下,什么样的人都能够使用。但是清正之人做不到,因为他的是非之心太强,就会盯着别人的短处,自然就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了。这样做人是可以,但为相那是有害的。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中还有一句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也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

所以管仲不推荐他是出于公心,也是出于对朋友的真正爱护,而不是忘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