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跟大家打个招呼,这期木有视频,因为并非每次出差都给摄像师名额,而VAN哥一个人实在搞不定!另外,图文承载的信息量更大,如果把这篇8000字的文章视频化,时长必超30分钟,人力、精力都不允许呀……

近来自主品牌MPV的火爆程度,应该不用VAN哥多说了吧?自从比亚迪宋MAX意外成为爆款以来,10万左右的MPV市场又多了传祺GM6、欧尚科尚、吉利嘉际,以及眼前这款大通G50。短短几个月工夫,Van粉们竟然从「没得挑」大踏步进阶到「挑花眼」阶段……

幸福来得太突然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鹅「挑花眼」的真正原因并非这届Van粉不行,而是那几款MPV新秀多少都有点自身不足:占得先机的宋MAX挺好看,但空间明显偏小,做工也有点粗枝大叶;GM6的空间充裕多了,样子也很「日范」,底盘隔音却差强人意,油耗也不甚理想<穿梭门>;科尚的NVH相当不错,而且价格实惠量又足,可气质又有点乡土<穿梭门>;嘉际的造型风格大气均衡,主动安全科技也大幅领先,但又绕回到老问题——第三排空间不太灵光。

那么问题来了,出场顺序最靠后的大通G50,不会又是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倒霉孩子」吧? Well……让你失望了,就像标题说的那样,G50的确没啥让人印象深刻的亮点,可它的短板也是同级里MPV最少的。

它不太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类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请注意VAN哥的用词哈,不是没有短板,而是短板最少!比如座椅舒适性和减震表现方面就丢了不少分。除此之外,G50身上还真没啥让人不爽的其他硬伤了。讲真,对一台10万元左右的家用车来说,神马亮点都是浮云,缺点比别人少才是最大的实惠……

那个啥,要不还是先聊聊大家最关心的定价吧。

01

开启精打细算时代

其实早在去年底,大通已经公布了「首发版」车型9.18-12.38万元的售价,甚至春节前已经实现了小规模交付。而在2月28日的发布会上,全系6款车型的详细价格终于正式出炉。

6款车型售价一览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1.3T「丐中丐」车型的价格拉低到跟宋MAX差不多的8.68万元,1.5T+7速双离合变速箱车型的起价则是10.98万元,比传祺GM6同规格车型低了整整1万元;15.68万的「满配」车型只有3000元优势,不过你可得看仔细,这个价格已经包含了30万元级合资MPV都舍不得提供的高感知配置,比如ACC主动巡航、偏航辅助、车道保持、盲点监测、主动紧急刹车等主动安全配置,以及电动尾门、HUD抬头显示、车载互联大屏、64色氛围灯等。

可惜我们的试驾车并非顶配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恐惧症?不存在的!如果你对G50产生了兴趣,又对上面那6款车型的配置清单不太满意,完全可以实现「丰俭由己」,通过大通开发的「蜘蛛智选」C2B平台在30多个品类、近100种配置中进行自主搭配,比如南方用户不必为座椅加热功能花冤枉钱,动物保护主义者也不用为织物座椅放弃超大全景天窗。

蜘蛛智选流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的弊端是,自选车型的排产周期会稍微长一些,不过也值了,是吧?

说句题外话,其实自选配置真不是啥新鲜概念,保时捷之类高端品牌早就在国内采用。而在成熟的欧洲市场,哪怕20年前买台菲亚特代步小车也很少能买到现车,基本都是自选配置、敲定折扣,然后回家等经销商通知提车。

还有个事VAN哥一般不跟别人讲:如果到货后发现配置跟你之前的勾选项目有出入,恭喜你,第二次砍价机会来了!经销商怕你退车,所以除了退差价之外,肯定还会施出更多安抚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了,考虑到部分童鞋没提前做功课,VAN哥就多说两句G50的基本情况吧。

02

第一次玩纯家用路线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最年轻的品牌,大通2011年才成立,主要业务聚焦于商用车,比如几乎每个租赁公司都能租到的G10,以及物流行业挺流行的V80,嗯,还有SUV、房车,以及私人用户较少关注的皮卡产品。

大通全家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行老幺的痛处是,最「肥」的小车业务老早就被分给了集团内部的几位大哥,大通只有守着轻型商用车市场喝汤的份,年销量至今仍未突破10万台……机会终于来了,沉寂多年的家用MPV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而自家兄弟似乎嫌它太鸡肋,大通没理由不去搏上一搏。

所以没错,G50是大通第一款真正针对家庭用途开发的「全能家旅MPV」。它的个头比偏商务的G10纤细了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用户的心理压力。但它的造型并没背离大通家族的经典特征,比如说贯穿车身侧面的腰线(尤其是A柱下方)就跟G10曲同工,车厢后1/3部分的轮廓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上:G50;下:G10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G50的小是相对的,跟另外几位家用MPV对手比起来,它仍然是块头最大的那个。空间大,价格又实惠,它不费吹灰之力就突破了许多消费者的第一道心理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无论LED大灯,还是前后保险杠上的通风口之类细节,都能看出设计团队费了不少心思。没啥卵用?别忘了,低至三五万元的所谓「客货兼顾型MPV」早就给这类车贴上了廉价标签,想打消潜在用户的顾虑,提升视觉上的高级感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东方审美更喜欢复杂的层次 ↓

至于跟普通轿车相差无几的超长车头造型,VAN哥其实是持保留态度的,因为MPV的精髓在于乘员舱/车长比(也就是空间利用率)。想想看,同样的乘坐空间,车头越长「占地面积」越大,灵活性也就越差咯!

这叫有中国特色的MPV道路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厢式车起家的大通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真相只有一个:为了取悦那些(数量庞大的)之前没接触过7座车的小白用户,G50不得不做出偏离MPV经典路线的妥协。没办法,与其费尽心力教育用户,还是「从心」来得直接高效。但这样一来,G50似乎又跟「升级版微客」越走越近了。

说到这点,VAN哥不得不再婆妈一下侧滑门的缺席。对拥有丰富的侧滑门制造经验和成熟供应商体系的大通来说,成本并不是个大问题,然鹅在只是想买台7座车的新用户眼中,轿车化的铰链门无论如何都比侧滑门「更高级」……看看跟G50前后脚上市的自主MPV们,哪个不是这种方案?

得满足更多人的轿车情怀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资深Van粉们也别太悲观,再过个五六七八年,更多尝过MPV甜头的用户就会认识到侧滑门的好。一旦时机成熟,「有灵魂」的MPV便会一波接一波地来了。

顺便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在截止到2月初的所有4000多台G50订单中,男女用户比例为77:23,年龄集中在26-40岁。最有意思的是,选择「罗兰紫」色的男性比例竟然远超女性!

这颜色……嗯,比想象中强多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啧啧,年轻人的脑洞果然捉摸不透呀,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VAN哥还真说不清「有中国特色的MPV」究竟会向哪个方向进化……

03

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

对于G50的内饰,VAN哥就不多做评价了,整体感觉还不错吧,属于大部分人都能欣然接受的风格。

该有的都有了 ↓

档把的造型稍有点不同寻常,不过跟雷诺Espace比起来还是正常多了,而且只要手轻搭上去,便会发现前面藏有释放按钮,自然而然就知道怎么操作了。对于家有熊孩子的用户来说,这种带保险钮的设计比蛇形槽来得更让人放心。

横置握柄式档把挺有意思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内饰的用料和做工,也基本属于10万元级家用车的平均水平吧。对于能否达到「中等偏上」,sorry,VAN哥实在拿不准,毕竟如今国产车对内饰的执着程度不但领先全球,而且日新月异,说不定某台几万块的小车都能颠覆各位的三观。

另外,车厢内的确能闻到淡淡的胶味,不过远未达到让人接受不了的程度。厂方也专门对此做了解释,气味跟有害与否是两回事,而G50的车内残留甲醛含量只有国标的1/5。不放心的朋友可以自带测试仪试试嘛。

还是聊点更务实的话题吧,比如储物格、扶手之类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不可或缺的细节。根据大通的官方说法,G50车内设有多达47处储物空间,VAN哥实在没能耐一一找出。

前排储物空间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二排座垫侧面用来放手机的小格的确灰常顺手之外,好像也没发现啥让人眼前一亮的出彩设计,数量似乎也没那么多……他们不会把车门拉手和遮阳板背后的卡槽都算上了吧?

中后排储物空间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如何,第一排座椅背后的折叠式小桌板的确值得表扬一下。别看这个小玩意儿实用性极高,大部分国产MPV却视而不见,嗯,第一批途安L倒是有过,但很快被简配了。

来之不易的小桌板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还是成本咯,便宜货未必经得住熊孩子反复折腾,用户索赔啥的更让车企头疼,可要为此增加几十块钱预算,采购部的态度通常只有一个字:No! 啥都不说了,大家且行且珍惜吧。

第二排扶手可以调节高度,却只有两级。其实用着也没啥不爽,但别人家要么三级可调,要么干脆不能调,你这不上不下的,把VAN哥的强迫症都逼出来了。

也许是我太多事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便说一下,第二排出风口并不在前排中央手枕后部的传统位置,而是放在头顶两侧,理论上空气流动效率更高。

二三排都是顶置出风口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项很有人情味的细节是,G50车厢内设有总共7个电源接口(USB口和12V圆口),其中前排3个,第二排2个,第三排1个,车内后视镜旁边的顶篷上还有一个单独的USB接口,专门给行车记录仪供电。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走线太乱了。

之前为啥没人想到这种设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真,VAN哥对大通的产品接触不多,只有几次租G10跑长途的经历,对它的人机工程设计实在不敢恭维<猛戳这里复习>。而这款全新G50,的确让我感受到大通实实在在的进步,对即将在年内上市的G20(G10换代车型)也多了几分期待呢。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G20官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回来,VAN哥在文章开头就讲过,G50并非没有缺点,座椅就是其中之一。座椅版型看上去立体感很强,但坐上去的反差有点大,屁股和背部的感受很僵硬,跟G10那种深陷其中的体验大相径庭。是的,这种赶脚很像民航经济舱的航空座椅,明明对身体的承托很到位,但就是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

抱歉,木有拍座椅正面,凑合看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对VAN哥这种偏瘦星人来说,座椅侧翼也不太友好,离身体有点远,转弯时身体顺着离心力滑出几厘米后,才能感知到它对肋骨的支撑作用。要知道,VAN哥178cm/72kg的身材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娇小,如果换成女性驾驶者,那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恐怕会更强烈吧。

更让人不爽的是,后两排座椅也未能幸免,乘坐感受的主基调依然是「好硬」。第三排座椅更惨,造型平得像板凳,一看就让人没啥欲望。

上:第二排;下:第三排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背后的确有点特殊原因,VAN哥后面会讲到,咱们先进入下一个话题哈。

04

空间表现?主要看跟谁比

如果对手是吉利嘉际、比亚迪宋MAX,或者别克GL6和大众途安L,那么这台大通G50没任何意外地处于优势地位。而跟各方面数据最为接近的对手传祺GM6相比,它似乎占不到啥便宜。

别看G50的车身长度达到4825mm,比GM6小幅领先了45mm,但别忘了,它的车头比其他MPV长出一截。挤掉这部分水分,留给乘客舱的可利用空间并不是很宽裕哟,瞧,它的轴距比GM6还稍微短了一点点呢。

再次搬出尺寸参数表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对传祺GM6没啥印象,不妨<猛戳这里>复习一下。总的来说,大通G50的乘坐空间跟GM6的差异基本在毫厘之间。它们的第二排都采用带扶手的独立式座椅,滑轨也都不长,所以就算推到最靠后位置,身高178cm的VAN哥最多只有两拳左右的膝部空间,头顶空间则是一拳出头。这组数据作为家庭用途挑不出啥毛病,但跟20万以上的偏商务MPV确实比不了。

第二排空间体验是这样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由于备胎不像GM6那样藏在第一排座椅下方,G50的地板没有那个小坡,脚步体验似乎稍好些。

进入第三排的唯一方式是从第二排通道跨过去。官方提供的宽度数据是30cm,不过剔除左右两个扶手占用的空间后,有效宽度是18cm,嗯,又是跟GM6相差无几。

别克GL8也不过如此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不是腿粗得过分,一般的胖子应该不会被卡到。而且得益于1.1米的车厢净高度,弯腰钻进第三排的过程比别克GL6那种「小个子」轻松多了。

至于第三排座椅的乘坐体验嘛,如果不是座垫舒适性拖了后腿,G50其实是稍微胜出GM6一点点的。瞧,同样是第二排座椅处于最后位置,已经VAN哥坐在GM6里膝部紧紧顶到靠背,而G50多少留有两三厘米的余量。讲真,这其实算不上优势,因为全家人出行时稍微把第二排座椅向前挪挪就皆大欢喜了。

膝部最小空间下有两三厘米余量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整个第三排区域的地板比前面稍稍抬高了一些(给后悬架让出空间),导致座垫与地板的距离从36cm缩减到28cm,膝部曲度变大,大腿也得不到有效承托,对身高170cm以上的乘客显然不够友好。

忍一忍海阔天空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事儿不能太矫情,毕竟G50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一众「低车身」对手,而且在实际使用中,VAN哥这种身材的乘客也不太可能被赶到第三排。

那么在10-15万元级家用MPV阵营中,G50的第三排乘坐舒适性究竟能排第几?呵呵,这事儿还真有点为难,因为G50并没有GM6舒服的第三排脚窝,但路噪和风噪却略占优势。科尚的隔音似乎比G50更胜一筹、坐姿和座垫厚度也令人满意,可过减速坎却能把人颠飞……这问题简直就是「老妈和老婆你先救哪个」的翻版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那就比比其他才艺咯,比如后备厢,可这样依然很难分出高下。G50的第三排座椅折叠方式的确不如GM6出彩,但一样能实现二三排座椅放平,而且第三排座椅多了实用的4/6比例分别翻折功能,只坐一个人时可以腾出更多行李空间。

平整度没毛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在座椅立起状态下,G50的靠背可比GM6的「儿童码」高多了,而且装载能力并没差到哪儿去,塞进一个28寸行李箱和三个20寸登机箱毫无压力,地板下面的储物格还能放下气泵、洗车工具啥的。

家庭出行应该够用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一个比较用心的细节是,G50的后两排左侧各设有一个ISO-FIX儿童座椅接口(背后还有LATCH锚点),另一侧则留给成年人,更符合二胎家庭的真实使用场景。

稍等,那买7座版岂不是没啥用?不一定哟,毕竟大家的需求不同,甚至有客户点名要8座版呢!所以大通提供了2+3、2+2+2、2+2+3、2+3+2、2+3+3共五种座椅布局,在「蜘蛛智选」里自己定制就好了。

这是第二排3座版本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哎呀,差点忘了解释G50座椅偏硬的原因。项目工程师告诉VAN哥,座椅折叠放平是开发初期便确定的一项硬指标,无论中排独立座还是一体座都必须达标,但较厚的座椅填充材料会影响平整度,经过再三权衡,只好牺牲了厚度。

稍等,这跟第一排座椅好像没毛关系呀,为啥也那么硬?这个事情人家还真没说,可能是……顺手了吧。

05

动力够用?可以再大胆点

与那些纠结于车门开启方式、座椅收折效率之类细节设计的发烧级Van粉不同,首次接触MPV的新用户似乎更执着于传统「三大件」的表现,那就先从动力聊起好了。

除了8.68万和9.18万元的两个手动版本搭载3缸1.3T发动机之外,G50其余车型全部用上了主流的4缸1.5T发动机。动力指标啥的VAN哥就不废话了,直接看下面表格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大通方面对那两款发动机的来历有点含糊其辞,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从通用拿来的,其中1.3T来自GL6,1.5T则是昂科威的主力动力,可靠性方面无论如何都会比竞品更有竞争力吧。而且从动力指标上来看,它们带动G50这样一台1.6吨左右(厂方未公布具体参数)的7座车,应该也没啥好担心的。

发动机舱封得也太严实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体验也是如此。G50是那种轻给油门就走,轻点刹车就停的主流类型,根本不需要什么适应过程,再加上高坐姿带来的良好前方视野,坐在方向盘后的心情始终不错。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柱的盲区并不算小,而且从车里根本看不到那个炒鸡长的车头,拥堵缓行或泊车入位时务必多留神(选装360度全景影像可忽略这点)。

照片略暗,实际亮度是OK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稍等,它用的是一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而且是干式的,靠谱吗?其实双离合变速箱长期被黑,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区蠕行容易过热,二是换挡顿挫感明显。我们的随车攻城狮小张刚好是搞动力匹配的,据他介绍,双离合技术这几年日新月异,从材料、工艺到调校,都比早期产品有了很大提升。

当然,可靠性这种事儿VAN哥可不敢妄下定论,但既然同款变速箱已经在上汽通用系车型上大面积普及,自己给自己挖坑的可能性无论如何都不太高吧。

就是觉得这里缺张图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况且从道路表现来说,这台变速箱的平顺性也基本挑不出破绽。为了缓解低速收油门的反拖感,它起步后不会在1挡留恋太久,转速未达2000rpm便升到2挡,而且除了「1升2」能察觉到一点点不太连贯之外,后续动作的顺滑度几乎跟传统自动变速箱没啥区别,持续深踩油门时的动力衔接甚至会更利落。

在城区路况下,发动机转速通常保持在1500-2000rpm的低速区间,但油门响应并不拖沓,力道也不会让人着急。驶上国道,终于可以把车速放开一点,随着右脚力度增加,在转速表指向3000rpm之前便会涌现出丰盈的加速力道。嗯,凶猛之类的字眼倒是谈不上,但一气呵成的升挡平顺性和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推背感,的确超出许多人对一台(半载状态)7座车的期待,一点都不比那些1.5T的轿车慢。

这是用户最常遇到的路况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速工况呢?根据某位(别猜了,打死也不能说)最快跑到接近180km/h的同行表示,G50在120-150km/h速段的二次加速能力不错,再往上就有点费力了,涌入车厢的胎噪也会大幅增加。如果像VAN哥这般以100km/h车速佛系巡航,发动机对应转速才2100rpm左右,不但机械轰鸣声微乎其微,风噪和路噪也抑制得很得体。

顺便说一下,以上表现是在海拔2400米到3000米的云南丽江获得的,这说明它在高原工况的补偿做得很到位。如果回到含氧量更高的平原地区,G50的动力理论上有可能更爽快一点,注意是理论上哈。

而且除了对动力表现和加速响应的改善,那台7速双离合变速箱也带来了油耗上的小惊喜。尽管爬山路段的短途油耗突破10L/100km,但最好成绩做到了5.3L/100km,而最近1000公里的长期平均油耗也仅为7.2L/100km,比搭载爱信6速自动变速箱的传祺GM6低了不少呢!

无堵车工况,请酌情参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事儿不能太较真,因为高海拔固然会拖动力的后腿,却有助于降低油耗。

缺点?当然有!比如收油门缓慢减速状态下突然二次加速,这时变速箱的降挡反应就会让人有点着急,极端情况甚至有两秒的动力空窗期。这是因为变速箱出于节油目的进入分离滑行状态,而降挡和重新结合两个步骤花的时间肯定会更多嘛!除非提前切换到运动模式(或者干脆手动降挡),不然还真没啥好办法。而且没错,采用液力变矩器的传统自动变速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别总舍不得挂S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双离合变速机箱常见的坡起溜车问题,VAN哥在G50上也遇到了一次。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记得打开Autohold功能就好,不得不说,它们的确是一对好CP。

其实对许多从手动挡车型升级上来的用户来说,上面说的那些小瑕疵也许根本不是问题,既解放了左脚,又不必牺牲动力,油耗也比较友好,这就足够了。

06

有些事情得看开

虽然经常被捧为上帝,可你心里也得有数,商家永远会在售价和成本之间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平衡点。既然你用紧凑型轿车的预算买了这台块头更大、动力也还不错的MPV,自然也得对它身上某些无伤大雅的缺点睁一眼闭一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来说,底盘素质是国内车企压缩成本的重灾区,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嘛,而且消费者普遍缺乏鉴别能力……而G50嘛,你可以松口气了,呃,先松半口气吧。

G50的行驶质感确实有点偏硬,而且有必要明确的是,这种硬跟夸欧系车时提到的「韧劲」并不是一回事,而是实打实的颠……城区道路上还好,可驶上铺装不太理想的县级路后,一大波细碎震动便纷至沓来。

这事儿跟悬架结构关系不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稍等,或许它的滤震效果并不比对手差太多,而是偏硬的座椅无法提供有效的二次缓冲,于是体感上的颠簸感便被放大了。

不过无论问题出在哪里,VAN哥都觉得这个锅不该由底盘工程团队独自背,因为G50的底盘虽然过于紧绷,却基本做到了颠而不散,而且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的弹跳感也在可接受程度(科尚表示压力很大),能察觉到底盘的基本功还是比较扎实的。

此外,悬架的侧向支撑力也比较到位(尤其考虑到较高的车身和底盘),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多弯路段基本能做到得心应手,比它大哥G10那种忽忽悠悠的底盘踏实太多了。

不用时时刻刻跟车较劲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来想去,行驶质感会出现这种低级破绽,十有八九是临时降低了减震器规格,而这肯定又是「成本控制」惹的祸。作为全宇宙为数不多试驾过所有新晋10万元级家用MPV的人,VAN哥的判断应该比较靠谱吧。

所以咯,买回家之后换四根好点的减震器,估计这货的行驶质感会有脱胎换骨的飞跃。其实还有个更简单易行但效果会打些折扣的解决方案:把原车轮胎换成65以上的大扁平比型号。

原装215/55R17轮胎略单薄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AN哥敢下此结论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是G50的整体NVH控制也做到了颇高水准。车体在碎石路上基本没啥共振和杂音,中高车速时对路噪的抑制也比较得体,而且即便是厢式车普遍最头疼的第三排隔音降噪难题,它也能排在同类车型的中上游水平,当然啦,肯定会比第二排打个折扣。

随车攻城狮也证实了VAN哥的判断:大通在研发阶段找了很多潜在竞品做对标测试,从数据来看,G50的大部分相关指标是胜过途安L的。跟奥德赛比呢?没这个必要吧,除了本田之外,哪家敢在NVH方面如此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了,趁着最近38妇女节的热度,咱也该关注一下女性视角的观点,比如VAN哥还记得有女性同行在试驾后反映,G50的方向盘稍有点重手。

这事儿该怎么说呢,也许确实是重了一点点吧,但主要跟她自己平常开啥车有关,反正VAN哥真没觉得有啥不妥。而且在高速公路上,这份重量也只是少许增加,既提供了合理的稳重感,又不会像个别欧系车那么夸张,重到几乎扭不动。

平底造型有点附庸风雅嫌疑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驾驶爱好者来说,运动味十足的平底方向盘恐怕只能用来秀秀存在感。它几乎将转向轮的受力变化情况彻底屏蔽,毫无沟通感可言,哪怕跑在刺激的山路上也让人索然无味。唉,也罢,反正家用MPV用户不会在乎这个的。

VAN哥顺便再讲个G50成本控制的小段子。发动机自动启停你应该知道吧?就是那个等红灯时会主动熄火,一抬刹车又自动打火的功能。理论上这玩意儿可以节省1-3%的油耗,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尾气排放,在政治上是绝对正确的。可大通觉得G50的油耗已经挺低,而且很多用户也不喜欢它,索性就给省掉了,没错,是全系车型都不提供……

OK,以上就是G50试驾的全部内容啦~

PS:再次友情提示,由于微信后台限制,通过对话框留言超过48小时就没法回复了,经常是VAN哥看到的时候已经过了有效期……没反应的话就去微博@VAN有引力哈~

快去微博上找VAN哥聊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内容精选

视频 | 大众迈特威PK途昂

视频 | 广汽传祺GM6

视频 | 欧尚COSMOS科尚

视频 | 本田杰德PK大众途安

视频 | 试驾迈特威探索版

视频 | 试驾福建奔驰V级

视频 | 试驾福特途睿欧自动版

视频 | 试驾大众夏朗6座版

视频 | 试驾二手长安福特麦柯斯

试驾 | 别克新GL8 Avenir

静态评测 | 标致Traveller

静态评测 | 北汽の山寨版「埃尔法」

「途安那些对手们」之马自达5

「途安那些对手们」之标致5008

「途安那些对手们」之欧宝赛飞利

「途安那些对手们」之福特C-MAX

「能越野的Van」之Cross途安

「能越野的Van」之马自达MPV

「能越野的Van」之三菱得利卡

「能越野的Van」之雷诺风景R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