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朝建国后,突厥便成为难以忽视的阴影。突厥崛起于漠北,击败柔然后,在西北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突厥虽然在隋朝打击下,被迫分裂为东、西突厥两大部分,实力有所削弱。但在唐朝建国之初,突厥再次强大。他们向唐朝公开勒索大量的钱财,劫掠人口、牛羊。

唐高祖时期,突厥自原州南进,侵扰关中。当时就有人曾向李渊提议,烧毁长安,迁都避难,可见形势的危急。唐朝前期,李渊对突厥一直是以拉拢为主,防御为辅。直到武德七年后,唐朝逐渐统一,李渊才与大臣商议,将应对突厥的策略,改为主动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当时国力过于衰落,即便是主动进攻,也没有太大成效。李世民刚继位后不久,突厥的军队甚至直接冲入关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就把解决突厥的祸患,当作第一要紧的事情。李唐氏最先是从西北起家,国家重心也是在这里。因此,开拓西北疆土,巩固陇西之地,经营河西走廊,疏通西域,成了唐朝初年的国防重点。

但事情好说不好办。隋末大乱,人口锐减,流民四散,土地荒芜。这样的情况,别说是对突厥主动进攻,巩固都成了问题。而且,李世民登基的前三年,遇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蝗灾、水灾不断。在关中,一斗米要卖上一匹绢的价格,普通人根本吃不起,饥荒遍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及当时贞观时的大臣施行了一整套安抚民众,恢复生产救灾的政策。首先,对于那些多余的官吏,统统裁撤掉。这些人多了起来,不仅办事效率慢下来,还浪费国家经费。对于那些没有功劳的宗室,也统统降爵。同时,减免东都洛阳的修建,并取消那些要到泰山封禅的提议。

而这些节省下来的费用,用来赈济内地的灾民,以及边疆的民众。对于那些被突厥劫掠的百姓,由朝廷出钱赎回。如此,百姓开始可以安稳的生活,社会也开始恢复生产。有了这些,他们才会拥护新王朝,唐朝也有了出击突厥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东、西两大突厥之间,李世民决定先从东突厥开始下手。不仅因为东突厥有更直接的威胁,更是因为东突厥实力较弱。当时,东突厥出现了内乱。他们虽然是游牧民族,较为善战,但战争的消耗实在太过恐怖。多年的战争,让突厥自身产生了分裂。

在突厥以下,还有大量其他的部族,如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仆骨等铁勒部族。这些部族因为,突厥连年用兵,横征暴敛,饱受虐待。这些铁勒部族选择起义,建立了薛延陀汗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东突厥一共有两位可汗,一位是颉利可汗,一位是突利可汗。当时这两位可汗产生了矛盾。而突利可汗跟李世民又有很深的死角。他们常常称兄道弟,李世民与突利可汗称兄道弟,两人又都娶了隋朝皇室的公主,有一层独特的姻亲关系。李世民正是利用这一点,分化了两位突厥可汗的关系,拉拢突利可汗,同时与薛延陀汗国结为同盟,孤立颉利可汗。

唐朝毕竟建国不久,精锐尚在,老兵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当时唐朝又有一支不逊色于游牧民族,可以做到长途奔袭的骑兵。不过,战争不只需要给养、军队,也需要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个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懂得用人,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品质。李世民在经略边地时,不只依靠过去秦王府的人,还任用那些对边地熟悉,有才干的人。对于有能力,有功劳的人,即便这个人是半路投靠的,也大胆任用。一些少数民族的将领也得到任用。对于有错误的,即便是宗室,也要处罚。这使得李世民在出击突厥时,有一批精锐善战的人才可以任用。最后,十余万大军出动,颉利可汗投降归顺,东突厥平定。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