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进入被列强割裂的局面。欧洲列强、美国、俄国、日本,都对中国虎视眈眈。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被毁,多年洋务运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对内,因为巨额赔款导致经济贫弱。对外,因为实力不如列强,只能低眉顺眼。列强也加快了侵略中国的速度。德国也在其中。他们以当时德国传教士在中国被杀为借口,出兵侵略中国胶州湾,占领了山东青岛,将这块地方划为德国的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当时中国的实力,根本无力跟德国抗衡,只能同意。直到清朝灭亡,青岛依旧被德国占有。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初期。当时德国主动联系中国,表示愿意归还青岛。对于德国来说,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希望中国在战争爆发时,能够站在他们这一边。

一战爆发的时候,正是民国成立的第二年。当时担任民国大总统的,正是袁世凯。而处理具体事务的,也是袁世凯手下那些北洋旧部。对于德国人的要求,袁世凯是不同意的。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晚清灭亡,民国建立以来,袁世凯他们接手的是一个贫弱的中国。虽然有北洋陆军这样的新式军队,但数量太少,武器又不如其他强国。至于海军,在甲午海战后虽然重新添置了一些新舰船,但实力依然很差。况且,民国政府依然需要继续赔付大笔的赔款。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赔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的庚子赔款。数额依然巨大。这些在当时依然是一个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意参与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袁世凯曾问陆军总长段祺瑞,中国军队可以支撑多长时间。段祺瑞答道:“48小时”。这样的实力,很难参战。而且,一战爆发的初期,双方实力并没有相差太多,局势仍然不明朗。这就像一场赌局,押到胜利一方,可以受益无穷。可要是押到战败一方,绝对是后患无穷。以当时中国的家底,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冒这个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日本又希望中国能够中立,派出了很多人到中国来进行游说。日本这么做,跟他们想要占领青岛有关。如果中国中立,他们就可以通过对德国宣战,从而占领青岛。只要这样,中国就无权干涉。而中国出于自身的情况,也不愿意参加战争。

所以,中国在一战爆发的初期,坚定的选择了中立。至于后来中国派遣劳工参与一战,那是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明朗,战争双方已经陷入胶着的局面。而此时英国一方又加入了美国这样的重量级队友,德国情况堪忧。到了这样的时候,中国才选择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本来中国的参战是希望以胜利国的身份,正式收回青岛。只是,谁也没想到,在巴黎和会上,各国欺辱中国实力不足,竟然将青岛交给日本。短短百年,青岛经历的历史,正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面对这段历史,正当努力拼搏,奋起直追,才不至重新走上当年的历史。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