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出生的布莱恩·布瑞克(1927-1988)在1957年以一篇关于中国的摄影专题开始了职业生涯,继而在1959年作为唯一一位西方摄影师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北京的盛况。1957年,布瑞克花了3个月时间访问北京、西安以及甘肃、河南、四川、云南。他给中国政府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布瑞克之后还去了上海、湖北和河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游行庆典,天安门广场,北京,1959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人史蒂夫·麦凯瑞(1950-)的第一篇摄影专题则是1979年刊登于《纽约时报》的关于阿富汗战争的报道,而后自八十年代早期,他的作品就成了《国家地理》杂志页面的常客。两位都曾拍摄印度的季风气候——布瑞克摄于1960年,麦凯瑞则摄于1983至1985年间

布瑞克和二十年后的麦凯瑞以摄影见证时事,用图片讲述故事,成为了声名远播的视觉叙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蒂夫·麦凯瑞 《少林僧侣练功,中国郑州》 200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莱恩布瑞克,季风系列之《“季风女孩”,印度》1960,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藏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莱恩布瑞克,季风系列之《克劳福市集,印度孟买》1960,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藏品

刘惠文先生于2001年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蒂夫麦凯瑞 《水淹街头,印度博本德》 198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蒂夫麦凯瑞 《“阿富汗女孩”沙尔巴特古拉,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的纳席巴难民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蒂夫麦凯瑞 《颓垣,阿富汗喀布尔》 200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蒂夫麦凯瑞 《德尔湖上的花贩,喀什米尔斯里那加》 1996

以当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两位大师的作品,向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对亚洲“异域情调”的好奇和着迷抛出疑问。今日重读这些照片,我们能揭示什么更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