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方工业革命后,钢铁企业一直被视为进步的标准。中国在过去虽然也有炼制钢铁的地方,但一直都是小作坊,产量不高,根本不能满足近代化社会的需要。晚清时期,中国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的倡导下,开始推行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运动,就是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武器、科技等,用来自救的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钢铁企业,就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的中国,虽然有人想要引进钢铁企业,但真正懂的人却没几个。更何况有很多人都在反对。他们都以影响“风水”,“气运”为理由,阻拦洋务运动的进程。

但张之洞还是决定在湖北创办一个钢铁企业。他是湖广总督,在张之洞的设想蓝图中,湖广将来不仅是一个工业重镇,同样也是一个金融中心。这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设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湖广地区而言,它们算是得到一个大便宜了。因为这个方案原本应该在两广地区实施的。只是因为张之洞的临时调任才更改的。但创办一个钢铁企业,远远不是描述蓝图那么简单。当时不只是中国没有创办过钢铁企业,整个亚洲也是先例。

从选址、选矿料,以及铁厂的人才、经费,样样都是大问题。张之洞虽然是翰林出身,却对处理实际事务并不陌生。一开始的时候,事情办得还算顺利。即便是最难的经费,因为张之洞受慈禧赏识,所以汉阳铁厂的经费还算稳定。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之洞因为对创办铁厂的陌生,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样样都有,没有提前检验矿石的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张之洞画像

这样一来,汉阳铁厂前面架设炼制钢铁的锅炉不仅无法使用,炼制出来的铁水也成了废料,质量很难保证。汉阳铁厂开始连续亏损。朝廷方面,也因为铁厂的亏损,勒紧了经费的调拨。汉阳铁厂陷入困境,张之洞急得整个人都变了形。

汉阳铁厂并非回天乏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解决办法,就是经费。只要有了经费,汉阳铁厂可以购买新的炼铁炉。可朝廷的经费迟迟无法下拨,张之洞只能从德国、日本手中筹集经费。当然,这么做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只不过,终于可以换来汉阳铁厂的重新开工。这是一个比较无可奈何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张之洞剧照‘

但这个做法,为中国换来了近代第一座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家钢铁企业。汉阳铁厂的规模极为庞大,可以做到年产钢铁总量达到12万吨。其中钢轨的产量,达到了2万余吨。在当时的中国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产量。而且,后来汉阳铁厂钢铁的质量非常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汉阳铁厂老照片

甚至其中一些铁轨使用了一百多年,至今仍在坚守岗位。而汉阳铁厂也因为特殊的历史价值,被列入工业遗产的保护名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汉阳铁厂的钢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