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俄罗斯第五代航空发动机“产品30”

近日,据《国家利益》评论称,俄军最新的一架苏-57机身上安装了梦寐以求的第五代引擎“产品30”,并顺利进行了短暂试飞,然而这款众望所归的“产品30”引擎未来仍需要相当长的测试周期,所以短期内无法具备战斗力,而即使这款引擎在未来几年内顺利入役,并且能够形成战斗力也只是“徒劳无功”。而研发周期漫长与资金投入巨大的T-50项目最终只会证明俄罗斯的航空优势已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多周知,俄军五代机T-50项目在设计之初就没有遵循美国的五代机4S标准,而是倾向于拥有强大机动性的T-50,所以军迷常称T-50选择了“剑走偏锋”。俄军曾在16年透露会在17年一共计划生产12架装备“产品117S”引擎的T-50,之后俄军会在17年第四季度开始换装其苦心研发的“产品30”引擎的过渡计划目前来看也要实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苏-57拥有的战斗潜力图

然而《时代周刊》评论认为,T-50仍然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采用计划作为T-50“过渡期”的“产品117S”引擎,而“产品30”引擎待经过系统的测试并形成战斗力仍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所以现阶段苏-57没能达成预期的设计指标,虽然“产品30”引擎已经开始进入飞行测试,但其除了可靠性是个未知数以外,性能也是个未知数,不过俄方宣称这款引擎的性能提升了30%。

军事专家则分析认为,采用“产品30”引擎的T-50想要形成战斗力至少也需要5年时间,而现阶段成熟的“产品117S”引擎并不能满足苏-57的初始设计指标,这个指标就包括“超音速巡航能力”。而况即使采用了“推力”、“矢量推进技术”更强的“产品30”,对T-50的性能也不会有大的改善。究其原因在于隐身设计先天不足,后天由于需要在机舱外挂载武器使RCS值更高,所以追求“超机动”的苏-57可以跑得过“雷达波”或者“导弹”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苏霍伊设计局的苏-57

本世纪初一篇名为《现代战争形式》的分析论文就指出,现代化战争由二战后期的“机械化”转变为“冷战初期的全面核打击”、再从“冷战后期的核常兼备”转变为“高科技条件下的区域战争”。而所谓的高科技条件下的区域战争是指“看得见的对手与看不见的对手之间的较量”,而美军也始终贯彻了“低可探测性”的技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从中可以看出“隐身”能力的重要性,而苏-57的“隐身”水平如何大家自是一目了然。

近期,由于这款研发耗时长达37年之久的“产品30”因为首次进行试飞测试而被媒体大佳报道,甚至有些评论认为“苏-57可以胜过F-22了”、“机动性可以战胜F-22了”的评论实在不堪入目。实际上中国的五代机的确需要更好的发动机,而俄罗斯的五代机需要的是重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