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27SK研制是并未考虑高原机场部署)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引进苏27SK、苏30MKK后,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机场上,发现苏27、苏30的AL31发动机存在着一系列“高原病”:在高原地区发动机启动困难、起降距离延长、战机有效载荷下降等问题。这是因为前苏联在研发苏27时,其假想的主要作战区域在低海拔的西欧平原、西伯利亚荒原,并未考虑部署在高原地区,发动机的高原起降性能也就无关紧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27SK部署高原机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青藏高原地区对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如果苏27SK和后续国产型号歼11A、歼11B无法解决高原机场起降困难的问题,将使未来战时青藏高原地面部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空中力量支援,甚至将使敌方空中力量对我军进行肆意妄为的攻击。解决我国“侧卫”机群“高原病”的问题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在高原机场试验发动机)

为了解决主力战机“高原病”问题,空军工程大学于1998年主持开展了新机高原作战工程研究。高原机场昼夜温差大、空气密度大气压力小,当时西方国家已经研究出了一套有效应对高原地区发动机“高原病”的改进措施,但是相关技术都处于严密封锁状态。但是专家们仔细对比了国内各型飞机在高原机场的使用情况后,发现国内的民航客机-空客A319有良好的高原起降性能,A319的CFM56系列发动机在高原机场很少出现点火失败、推力下降的问题。为此专家们专门从民航公司引进了几台CFM56发动机进行研究,仔细对比不同条件启动特性和监测参数的问题。终于在2000年突破性的研究出了AL31发动机高原启动超温控制方法,针对性的增加了发动机高原工作模式,加装可拆卸套件提高了AL31临时涡轮燃烧前温度,在不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同时明显改善了AL31的高原启动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27SK从此可以无障碍的在高原机场起飞)

2000年6月28日,两架歼11战机使用加装套件的AL31发动机在海拔3500米的某高原机场顺利起飞,标志着我国战机的作战范围有史以来第一次覆盖青藏高原全边境!这项技术后来荣获国家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一等奖。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个机型开始在高原机场战训)

如今我空军部队已经在西藏地区组建了常年驻守的值班作训中队,后续的歼10、歼16战机都可以进行针对性改装。青藏高原上空我军已经形成战机空中巡逻日常化、多机型联合作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