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前段时间,凉皮分享了一篇关于《火星救援》的文章,题目是《不喧哗,不滥情,《火星救援》最优秀之处在于,它的专注!》(后台回复“火星救援”可见)。而在201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中,又另一部片子,同样在“专注”上做得尤其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奥斯卡囊括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最佳男配角提名的《聚焦》。

虽然声势比不上大热的《荒野猎人》、《火星救援》、《史蒂夫·乔布斯》等影片,但是《聚焦》在国内外的网站上都有不错的成绩。

豆瓣8.8分,高于《荒野猎人》的8.1,《火星救援》的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烂番茄也有着高达96%的新鲜度;IMDB上也有8.2分。

这一切归功于它的专注!

《聚焦》改编自《波士顿环球报》一篇“普利策”的新闻,揭露了美国天主教神父对教区孩童的性侵存在的普遍性。而扮演“揭露”这一角色的是来自波士顿环球报的“聚焦”栏目组的几位成员。

在电影的最开头,《波士顿环球报》的总编辑更迭,多多少少蕴含着一些“外来者侵入”、“本土意识自我保护”的味道。然而,正式马蒂·巴伦担任《环球报》总编辑开始,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这是一部认真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因为身为媒体人的马蒂·巴伦强烈的自我责任的认识,在调查神父性侵孩童的专题被提出、到执行、到最后得以完成时,“聚焦”团队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一共识进行的。

即便对于《聚焦》这样一部揭露丑闻、直指任性的电影,有太多的表现方式。尤其是在报刊内部的斗争、社会上势力的阻挠等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可以更多的展示这一工作的艰难和不易,甚至可以往更高处升华也不为过。

电影却始终专注着事件本身,”聚焦“团队成员的成员们也都专注着调查事件本身。没有因为工作引起家庭的纷争、也没有和教会过多无必要的争执。他们不断调查、提出疑问、继续深入,最后将开始认为神父猥亵男童是个案定义为普遍存在事件,也把目标针对某一些神父最终指向整个体制。

一个丑闻案件的存在,除了有施暴者之外,还有受害者的存在。而要揭露这一丑闻,无疑受害者的控诉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为了”专注“丑闻事件本身,而不被情感所影响。《聚焦》在对感情的克制上,与《火星救援》对感情的克制有着惊人的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与受害者接触的过程当中,电影清晰的传达了”性侵“事件对于受害者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却极少看到受害者们痛哭、愤怒地去控诉或者指证。电影尽可能克制地展现了他们的感情,并不借此企图引起观众的共鸣。

这很大程度上与”聚焦“团队的目标相关。倾听某一个受害者以及抚慰某一个受害者并不会是他们最终的目标。而只有最终指证施暴者整个体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安慰那些受害者们,活着 或者 死去 的受害者们。

这也是电影”专注“的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聚焦》做了一个优秀的示范。

他们在调查真相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坚持、不放弃、敢于深入的坚韧和勇气,给当下的媒体人做了最好的一个示范。虽然不是媒体人,但是作为观众你看到他们逐渐接近事件的真相时,你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因为有这样一批坚守的媒体人而自豪。

而正是因为他们的专注,才给了受害者们希望,给了更多人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会感叹,这间不大的办公室,有着无限的力量。

我想,这样一份专注,适合诸多行业和诸多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