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除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建国初期,我国的海洋面积只有70万平方公里,只有今天的四分之一。

那么,是谁争取来了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呢?答案就是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因此对海洋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到了民国时期,虽然国民政府按照国际规则公布了中国的领海,但因海军太弱小,一直有名无实。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的威胁几乎全部来自于海上,因此,确立中国的领海主权,是保卫新政权的首要问题。

就在毛主席酝酿如何划定新中国的领海线时,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频频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同时,美军的军舰也常以为蒋舰“护航”为由,肆意进入我国近海。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攻复国”的迷梦,同时挫败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1958年8月23日,毛主席签发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3日晚,在炮击金门持续了10天之后,毛主席突然提出,福建前线自次日起停止炮击3天。与此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线的声明》。

声明在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从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12海里宽度的主权海域。

请注意,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是以3海里为领海线,毛主席为何将中国的领海线规定为12海里呢?

据当事人回忆,早在1958年8月22日,毛主席决策“炮击金门”的前一天,周恩来就亲自安排,将我国著名法学家、曾参与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中国法官倪徵燠等人,从北京接到北戴河毛主席的住所,一起研究我国领海线的划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右一为倪徵燠)

毛主席认为,我国的海岸线很长,历史上又屡受外敌侵略,为了维护海上安全和经济利益,并充分考虑国际上可能遇到的风险,“应采用较宽的领海”。

9月1日至2日,毛主席在北戴河再次召开会议,雷英夫首先汇报了领海线的论证过程和采用12海里领海制的建议,而两位法律专家则对各种国际法,特别是《海牙协议》作了详尽说明。

这两位法律方面的专家引经据典,最后建议:新中国还是“沿用”国民党当局颁发的3海里领海制为宜。他们认为,如果宣布12海里领海线,可能会引发国际争端,美、英、日等国都会出来反对,搞不好就会打仗。

的确,从当时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的3海里领海制。这是因为在18世纪末时,大炮的有效射程最多也就3海里,所以,西方各国通过《海牙协议》,最终确定以海岸炮台的有效射程为领海宽度,并要各国遵守实行。1931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就是3海里领海制。

在讨论时,毛主席没有过多插话,不过,当他详细询问了我国海岸炮的目前射程,并得知我国的炮弹能打12海里时,便大手一挥,发表了他的总结性讲话——

老先生们的意见很好,很可贵,使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多想一想。但是,研究来研究去,《海牙协议》不是圣旨,也不能按照美英等国的意志办……我们的领海线还是扩大一点为有利。

“从各方面分析判断,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我们不愿打,帝国主义就想打?我看未必。如果一定要打,我们也不怕!在朝鲜已经较量过了嘛,不过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毛主席确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并决定立即公之于世。

不出所料,中国政府的声明一发表,美、英、日等国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反对和抗议。不过,这些国家抗议归抗议,在实际行动中却始终小心翼翼,轻易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到这儿还没完呢,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发布,明确规定:“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从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12海里领海制。

这就是毛主席的魄力,不仅为中国拓展了更广阔的领海面积,而且还改变了“世界规则”,今天,连当初极力反对的美国、英国、日本,也不得不遵守这个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