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有关二战的电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与日方进行近距离决斗的时候,日军会把他们枪支里的弹药先卸掉。我们都对此感到好奇,是因为他们为了公平才这样干吗?在日本的相关法规里确实是有这么一条规定,双方肉搏的时候不能够开枪。然而他们这种做法并不是为了遵守这个要求,而是其他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卸子弹是需要一定的场合的,并不是一到近距离作战就卸,那样是要吃亏的。这是依据他们自己的统计来决定的,什么时候卸什么时候不卸依据于哪个对敌人的杀伤力最大。

日军的配备的轻武器中大部分是38步枪,它枪身长射程较远,准度也高。但也是因为这种结构,使得它对敌军破坏不大,杀伤力较差。所以在两军交战时候,不仅有可能会伤到自己的队友,而且对敌军伤害不大,不能够一下杀死他们,让他们还有机会继续作战。日军人数远大于我军,所以他们在近身的时候使用这种枪支,对自己的伤害大于对我军的伤害。而且每次都要重新安装子弹,十分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近距离作战的方式可以说是即保护了自己的要害,又能够一刀结束对方的生命。但是这种姿势枪口是对准天空的,所以开枪的 准度就下降了。而且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国军西北军使用大刀的独特刀法脱胎自军阀混战时期的李景林部,独成一家,专破日式白刃战拼刺术,具体的刀法其实只一招,出刀的时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一刀撩起来,刀背磕开步枪,同时刀锋向前画弧,正好砍人家脑袋,对手来不及,就ov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