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期间,向来都是残酷并且消耗人力兵力的。尤其是近代的这几次规模达到全世界的大战。在二次战争期间,最艰苦的部队莫过于抗联的队伍。作为北方的一块版图,寒冷自然是不用说的。相较抗联军,关东军是日军中装备完善的部队,有70~80万的军人,他们的兵器也是当时一流的。而抗联军的组成大部分是刚刚接触枪支的农民,而且人数也不多,最多的一个部队的最多人数才3000~4000人,其他的也就几百人。整个军队最大人数是3万人,打到抗战结束,也就只留下了几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38年前,还没有那么艰难,虽然处于北方,但是战争还没有进行到到处都是战火的地步,所以森林里还有一些人为的痕迹。所以什么木耳的食物也是常见,冬天虽然没有植被,但是有动物和大量木头可以取暖。也算吃喝不愁。到了1938年后,日军将森林扫了个干净,封了个严,没有了人去开发和种植,食物就难了许多,连木头也不好砍了。严重到2名20多岁的同志因为实在找不到食物,最后遇到狼群的时候连拿起枪搭退他们的力气都没有,就这么被狼群分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缺吃的也缺穿的,就连补给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地方是作为抵抗的大本营的,失去一个兵就少一个兵。现在考古到神农架找野人,有没有野人不好说,但当年东北大兴安岭野人可太多了,都是抗联的人,男女不分,唯一的区别就是女兵们没有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他们实在是被叛徒折磨的不行,所以他们对叛徒都十分的不友好。只要抓到碰见了,就把他们绑起来,吊在树上,甚至叛徒们会因此没了性命。日本投降后,我军闯关东,口音南腔北调,省骂也五花八门。抗联往往骂“妈个巴子,你个叛徒”。“妈个巴子”不难理解,“你个叛徒”’,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后来明白了,抗联最恨的就是叛徒,气愤得无以复加时,就把东北特色的“妈个巴子”和“你个叛徒”弄一块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