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甲板就是航母舰面上供舰载机起降和停放的上层甲板,又称为舰面场。早期飞机由于起降速度不大,可以从军舰首部或主炮塔上部铺设的小型甲板上起飞,从舰尾的短小甲板上着舰。但现代航母都是贯通全舰的大面积的上层甲板。需要指出的是,航母的飞行甲板要比舰体宽得多。从正面看,飞行甲板从舰体上面向两舷张出,形状很怪异。飞行甲板要承受飞机着舰时的强烈冲击载荷,所以要用高强度钢板制成。二战时航母飞行甲板表面要铺设一层木质甲板,而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表面都是金属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式飞行甲板和斜角甲板

直式飞行甲板

从航母出现直到50年代初,航母的飞行甲板都是直式的。其形状为矩形,防冲网把甲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供飞机起飞、停放用,后部则是飞机降落区。当防冲网放下时,前后两区合二为一,舰载机就能从舰尾向前做不用弹射器的自由测距滑跑起飞了。随着喷气式飞机的上舰,直式甲板的局限性就显露出来了。50年代初,英国海军上校卡梅尔提出了斜角甲板设想,经试验后证明它有许多优点,遂成为现代航母的标准甲板样式。斜角甲板分为两部分。舰前部直甲板为起飞区,后半部斜角甲板为着舰区,斜直相交处形成三角形停机区。斜式甲板的斜度以斜角甲板中线与航母首尾中线夹角来表示。斜角甲板的优点是着舰飞机未能钩住拦阻索时,可马上拉起复飞而不致于与前甲板停放的飞机相撞。另外,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可同时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式飞行甲板

斜角甲板

u斜角甲板分为两部分。起飞区和降落区各一个,使飞机起飞、降落、停放、牵引等井然有序。为了充分利用甲板面积,从甲板下面的机库运上来的待飞的飞机,都是一架紧挨一架地斜向排列在待机区,每架飞机间只留30厘米左右的间隔,并用绳索捆住,以保证在风浪颠簸的情况下飞机的安全。除少数待飞的飞机可停留在飞行甲板之外,大部分飞机都停放在下层机库中,随时可以快速升到甲板起飞。斜角甲板的优点是着舰飞机未能钩住拦阻索时,可马上拉起复飞而不致于与前甲板停放的飞机相撞。另外,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可同时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斜角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飞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行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大利凯沃尔号航母飞行甲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甲板

早期,航母降落作业困难,发生事故伤亡多,因而最早在美军航母“兰利号”上出现了两种革命性辅助降落之制度:设置“降落指挥官”与使用拦阻网,前者于甲 板上判断降落条件、飞机高度等来挥动旗帜打信号,一般由技术纯熟的飞行员担任,而后此制度传入英国。至于拦阻网则是让降落的飞机免于意外的一项保险,最初 当飞机要降落时甲板人员要上前挂住钩索,而后进步成飞机降落时会开动下方的着舰钩来勾住甲板上并排的“拦阻索”,拦阻索两端连入甲板下的液压制动器,吸收 飞机剩余的动能,进而让其在甲板上停下。如果没有挂到拦阻索,拦阻网可以避免飞机撞上甲板停放的飞机或是摔出飞行甲板,亦不会毁损机体,还可以调整降落位 置,因此拦阻网的发明大幅提升了飞机的降落效率,在1923年未使用拦阻网时美国海军最佳的成绩是7分钟降落3架飞机,使用后则是4分20秒降落了6架。

舰载机的降落引导设备

50年代以前,航母由站在飞行甲板左端的着舰引导官(LSO)双手持旗板打信号指挥飞机着舰。但喷气式飞机上舰以后,这种方法已不适用。1952年,英国海军中校格特哈特从女秘书对着镜子搽口红的动作中得到启发,设计出了早期的光学助降装置--助降镜。它是一面大曲率反射镜,设在舰尾的灯光射向镜面再反射到空中,给飞行员提供一个光的下降坡面(与海平面夹角为3.5-4度),飞行员沿着这个坡面并以飞机在镜中的位置修正误差,直到安全降落。

“菲涅耳式”光学助降装置

60年代,英国又发明了更先进的“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它在原理上与助降镜相似,也是在空中提供一个光的下滑坡面,但这提供的信号更利于飞行员判断方位,修正误差。70年代,美国海军又研制出了全自动助降系统,它通过雷达测出飞机的实际位置,再根据航母自身的运动,由航母计算机得出飞机降落的正确位置,再在指令计算机中比较后发出误差信号,舰载机的自动驾驶仪依据信号修正误差,引导舰载机正确降落。

??机起飞和降落可同时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舰载光学助降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涅耳式”光学助降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高乐航母前甲板的激光助降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舰岛后面的舰载机助降镜

拦阻索

u在螺旋桨飞机和直式甲板航母时代,飞机着舰后必须在飞行甲板三分之二处停住,否则就会冲入前方停机区。在直式甲板航母上设有10-15道拦阻索和3-5道防冲网。而现代航母上的喷气式舰载机降落时并不关闭发动机,情况不好可以马上复飞,所以拦阻索大大减少。美国海军备有4道拦阻索,第一道设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处,然后每隔14cm设一道,由弓形弹簧张起,高出飞行甲板30-50cm。 当舰载机降落时,尾钩放下,其位置比起落架还低,着舰点在1、2道拦阻索之间为好,这就要求飞行员有很高的操纵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拦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华盛顿号航母在加设拦阻网

目前现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是液压式阻拦系统,它由以下部分构成;包括制动机械,包括带有滑轮系统的阻拦机构。如油缸和活塞,用于产生制动力,带有质量选择器的 控制阀,可以根据飞机的质量要求来保持飞机制动缸中的压力,带有复位系统的蓄压器,以保证拦阻一架飞机后能够迅速的回位。液压缓冲系统;用于降低制动初始 瞬间的过载,以延长系统的寿命,阻拦索组件、动力传递装置、控制系统等,由于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这些动能大部分会被转换为热能,所以还需要强大的冷却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拦阻索将一架在美军航母上降落的战机停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舰载机着舰阻拦索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士兵在航空母舰甲板上更换和固定拦阻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拦阻索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拦阻索机构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米兹级航母上的拦阻装置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