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功臣中,以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较为人知,但是他们死后却一个比一个惨,都被刨坟掘墓,拖尸喂狗,搓骨扬灰,真是令人痛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一生签订了30多个条约,其中《烟台条约》、《会议简明条款》、《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辽南条约》、《胶澳租借条约》、《辽南条约》、《胶澳租借条约》、《中俄密约》、《展拓香港界址条约》、《辛丑条约》等12个条约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死后,人们对他有正面的评价,也有反面的评价。上世纪50年中期,李鸿章被刨坟掘墓,棺材打开后尸体完好,众人把尸体挂在拖拉机后面拖着游街,最后拖得尸骨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亦名震晚清,他为官公平,清凉,时人称“全国不行一日无湖南,湖南不行一日无左宗棠”。在与西方戎行的战役中,他屡立战功。如沙俄并吞伊犁时,年已63岁的他自动请缨出战,携棺材西征,击退了侵略者。左宗棠在湖南省长沙县的墓地,虽然在“破四旧”时躲过了劫难,但1975年,为修一条带过溪涵洞的小路,有人说左墓有极好的石料,所以革命小将就将坟墓挖开。据本地农民回想,左宗棠其时“看起来与活着时相同”,大概1.6米高,辫子有尺把长,一见风,皮肤就逐渐变黑,后来腐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有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上世纪60年代中期,康有为被刨坟掘墓,其头骨被绑在棍子上抬着游街,其余骨被当场砸碎扬了一地,真正是搓骨扬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最后一个儒臣张之洞,终身努力于洋务运动,坚持“中学爲体,西学爲用”。他清贫终身,一到年关的时分,就要去当铺,用衣物换来些钱度日。死的时分,张之洞家人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还是门生故友捐钱的。,然而在张之洞入土56年后的一天,以南皮中学,也就是张之洞当年亲自捐资所建学校的学生为主的红卫兵造反派,扛旗打锣来到墓地,先将张之洞墓碑拉倒,然后开始掘墓。这一天,是历史的悲剧。抛尸惨剧发生两个月后,张之洞及其夫人的尸体不见了。张氏后人张执信偷偷的把他们掩埋了。此后的四十多年间,没有人知道张之洞的尸骨在哪里,而张执信老人也从来不对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