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很熟悉下面这段情节:诸葛亮正在谋划首出祁山,大将魏延向诸葛亮献策:只要丞相给我五千精兵,我取子午道出兵,不出十天就能到城下,一鼓作气攻下长安。

魏延想从子午道出奇兵偷袭长安。诸葛亮以魏延的计划过于危险而表示“绝不可用”,仍然决定全军走平坦大路出祁山,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前几次出祁山都遭遇不利,魏延就到诸葛亮面前抱怨:丞相要是采用我的计谋,从子午谷出兵,现在别说是长安,洛阳都被我们攻下了。

子午道究竟有何神奇之处?令魏延如此着迷。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出祁山的路线和魏延请求出子午道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祁山在现在的甘肃省境内,位于长安的西边。从图上可以看出,诸葛亮进军的主要路线就是先向西打下陇西地区,再转而向东攻打长安。

诸葛亮选择从祁山出兵有多方面的原因,秦巴山脉道路崎岖,而祁山路线相对平坦开阔,便于行军,祁山附近还有水路可供粮草转运。此外,魏国在陇西地区防御相对薄弱,对于谨慎行事的诸葛亮来说,是一个稳扎稳打的首选路线。

而魏延想走的子午道距离长安最近,容易收到奇袭的效果,不过这条路是汉中到西安的所有通道中最为难走的一条,行军运粮困难重重。

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病死于五丈原,魏延随后也因罪伏诛,所以并没有机会亲身检验子午道的计划是否可行。

时间到了明朝末年,农民军席卷大半个中国,当时名望最高、战斗力最强的闯王高迎祥终于替魏延验证了结果:子午道奇兵的计划只能是“自取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崇祯九年,朝廷在中原地区调集重兵围攻闯王高迎祥部。高迎祥逼不得已,经湖北襄阳退入陕西南部,威胁汉中府城。

此时,剿灭高迎祥的重任就落在陕西巡抚孙传庭的身上。孙传庭,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九年被任命为陕西巡抚。

因为汉中有重兵防守,高迎祥就放弃先打汉中再北上的路线,他在众多道路中选中了崎岖难走的子午道,想要乘势偷袭防守并不算严密的省城西安,以此摆脱被围之势。

怎奈高迎祥的计谋早在孙传庭的意料之中。孙传庭认为如果高迎祥从子午道长途奔袭而来,加上当时正是雨季,连日滂沱大雨,士兵必定劳苦不堪,正适合安排伏兵以逸待劳,一举歼灭。

孙传庭将自己的计谋上奏朝廷,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赞赏,便在西安西边的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境内)布置伏兵。

七月中旬,高迎祥部果然出现在黑水峪,进入了孙传庭的伏击圈。双方展开数日交战,粮草匮乏、人马疲惫的高迎祥全军土崩瓦解,高迎祥被明军擒获,最后押解至北京遭到处决,李自成随后成为了新的闯王。子午道出奇兵计划就此被证明是失败之举。

另外一种说法:

有人考证,陕西周至县的黑水峪并不是子午道的出口,而是汉中到西安的另一道路傥骆道(如下图所示)的出口,所以高迎祥部可能是从子午道进入秦岭,但在秦岭山中辗转之后,又选择傥骆道出去,进入了黑水峪一带。黑水峪所在的地方政府连忙向西安上报军情,于是官军迅速出动,剿灭了盘踞在黑水峪的高迎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头来看,无论高迎祥是选择从子午道还是傥骆道北上,都无法避免自己失败的命运。在一千多后验证了诸葛亮拒绝魏延从子午道偷袭长安的原因。

想要从子午道成功偷袭长安,以下几个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该计划只是“自取灭亡”,想要成功几乎就是奇迹。

第一,子午道最为难走,高山峻岭,粮草接济困难,因为缺粮和道路艰苦会折损不少士兵,动摇军心。

第二,无论是子午道还是傥骆道,守军只要在山谷中或者出口设伏,以逸待劳,轻松击退长途来袭的敌人。这一点诸葛亮当日也向魏延明确提到过。

第三,就算从子午道出奇兵直接杀到长安城下,需要城中防守空袭才有可能一举拿下;一旦守军据城固守,缺兵少粮的奇兵也只能望洋兴叹。

第四,魏国其他地区的援兵如果得知西安被围,会在最快时间赶来增援,从河南地区增援陕西西安肯定比出祁山的诸葛亮大军走崎岖的山间栈道速度上要快得多。

《三国演习》在明朝末年算得上明朝、后金、农民军等各路豪杰的必备指导书籍,一向能征善战的高迎祥要不就是没有读过,要不就是太相信魏延的计谋,而没有认真思考诸葛亮否定魏延的真正原因。

本文全为个人看法,如有错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