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可以说是刘邦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从20多岁被刘邦拜为大将,到30多岁被吕雉所杀。短短的十年间他经历了数次大仗,迅速达到人生巅峰,随机遭灭亡。

韩信的一生传奇而短暂,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谜团,比如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韩信历来是一个受大众喜爱而又争议不断的人物。

接下来,萝卜将从史书中寻找韩信,试图解决困扰后人千年的韩信的三个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年纪轻轻总是能打胜仗

提到韩信首先就要考虑韩信的履历,我们先简单概括一下韩信的履历。在刘邦被封汉王回到封地的途中,登坛拜将,韩信受封,同时韩信为刘邦定下了东出必先先定三秦的策略。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韩信则灭魏,掳魏王豹。之后,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

韩信开始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韩信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灭代;东进灭赵;以李左车之谋,韩信降燕;趁机灭齐;垓下合围,灭项羽。

从汉王元年韩信拜将,到连灭魏、代、赵、燕、齐五国,汉王五年灭项羽,短短5年的时间,韩信为刘邦开辟了北方疆域,功勋卓著,从无败绩。

在西汉武帝有一个霍去病,同样年纪轻轻,17岁开始打仗,打得匈奴抱头鼠窜,从无败绩,甚至封狼居胥。韩信和霍去病可谓是少年天才。那么,为什么韩信年纪轻轻却总是能打胜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萝卜认为主要有三点:一,工作经历;二,谋略过人;三,韩信熟读兵书且能活用。先说工作经历,韩信最初是跟随项羽的,史书记载,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均不被采纳。

项羽是天下诸侯之首,这使得韩信能够了解项羽以及和项羽接触的很多的诸侯的性格特点,和用人用策的方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敌我双方实力,是韩信能打胜仗的基础。

韩信的谋略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在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刘邦问计,韩信则为刘邦定下了要东出,必先先定三秦的策略。二个是刘邦彭城战败,束手无策,韩信为刘邦定下了“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策略。

正是这两个关键性的谋略,使得刘邦能够歼灭项羽,统一天下,当然张良的下邑奇谋也很重要。韩信熟读兵法而且活用兵法,这从韩信的打仗风格和方式可以看出来。

我们举一个例子,韩信灭赵的时候,率领数千兵,攻打20万赵军,依靠背水列阵的反常态打法取得了胜利。诸将问他,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将军却背水为阵,却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

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可见韩信是熟读而且活用兵法的。正是基于这三点,韩信总是能够打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为什么不三分天下

在韩信打了几个大胜仗以后,实力大增,所领军队大致有三十万,刘邦封他为齐王。这时项羽由于龙且的失败大概剩下几十万左右的兵力,刘邦的兵力也和项羽相当。

这个时候,韩信的谋士,蒯通相劝韩信谋反,说项羽和刘邦实力相当,一直打仗,你处于第三方,帮助刘邦,则项羽灭亡,帮助项羽,则刘邦灭亡。

你为啥不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你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呢。蒯通说得对不对,很对!韩信确实能够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但是韩信那样做了吗?没有!

韩信为什么不三分天下,史书给了两点,一汉王待我很好,不能谋反,二,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功劳功多,汉王不会夺回他统治的齐国。

正是有这两点,所以韩信始终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所以后面韩信被吕后杀的时候,韩信非常后悔没有用蒯通的计谋,三分天下。“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是《史记》原话。

王立群教授给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韩信不能三分天下,是迫不得已的,因为韩信的军队姓刘而不是姓韩,他并不能完全掌握军队,也就是说他对军队有使用权,并没有调度权。

这从刘邦灭项羽后,能够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可以看出来,而且韩信下面的将军,比如曹参、樊哙、周勃等都是刘邦起事时的兄弟,是不可能跟随韩信的。萝卜也比较认同这一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这是一个争议了两千年的话题,至今史学界还对此有两种观点。第一,韩信确实谋反了,第二,韩信没有谋反,刘邦(吕雉)冤杀功臣。

我们先说下韩信从巅峰落下来的经过,韩信受封楚王后,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投奔了韩信。刘邦曾多次被钟离昧打的差点狗带,所以知钟离眛逃到楚国后,要求韩信追捕他,韩信没那样做。

就在这时刘邦收到消息说楚王谋反,他采用了陈平计策,以出游云梦泽,诸侯拜见的机会逮捕了韩信,同时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后来陈豨(西)叛汉,史书记载,韩信和陈豨有所图谋,商量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韩信托病没有随从。这个时候,韩信和家臣商量,准备矫昭赦免官府的刑徒和奴隶,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于是吕后和萧何谋划,把韩信抓起杀了并夷三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为韩信谋反的,一般也认为是一个过程,也就是韩信最初没有谋反,后来被逼的不得不谋反。最初蒯通要求韩信三分天下,韩信始终不肯,他认为自己是功臣,对刘邦抱有幻想,我功劳大,他不会杀我。

到后来,韩信的幻想破灭了,刘邦在云梦泽逮捕了韩信,韩信自认为没罪,凭什么抓我,事实证明此时韩信确实没反。刘邦没找到他谋反的证据,把韩信放了,但是把他降为淮阴侯。

这个时候韩信就已经很不开心了,本来是王,功勋卓著,以莫须有的罪名被降职,削王改候,住在京城,和樊哙这种卖狗肉的屠户在一等级,所以他非常的消沉,韩信从此称病不上朝。他感到不公正,幻想破灭了,人生目标破灭了,所以他考虑谋反。

而认为韩信没有谋反的理由是,一是陈豨不可能表明自己要谋反,还和韩信堂而皇之的商量,这时陈豨还是刘邦的重臣,手握边疆重兵。二是韩信谋反时机不合情理,他手握精兵三十万的时候,劝他谋反都不谋反,现在关在京城,无兵无权,商量谋反?

三是,矫昭释放奴隶,去攻打正规军,这可能吗,这不是拿鸡蛋碰石头吗。再说,韩信谋反这么机密的事情,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当然这也不奇怪。史书中这样的机密事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萝卜认为他确实反了。那么为什么人们不相信韩信谋反了?一个是韩信的功劳太大,一个就是人们实在是太喜欢韩信了,认为他惨死在西汉政权屠刀下,非常可惜,所以认为韩信是被诬告的。

有人认为韩信情商低,不知道功高震主的道理,不知道功成身退。实际上韩信的情商一点都不低,限于篇幅,我仅举一个例子,韩信在封楚王后,分别封赏了他穷困潦倒时针对他的三个人。

一个是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一个是下乡南昌亭长,就是躲在被窝把饭吃了,不给韩信吃的人,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

而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相当于公安部长。韩信区别对待三人,尤其是使他受辱的,厚待,这肯定使他宣扬韩信的好处,这说明韩信很会做人,情商一点不低。

韩信是一个争议的人物,快速划过历史,功勋卓著,迅速消失,留给我们很多谜团。这里我仅举三例,希望大家喜欢。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看完这篇文章,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