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古人领土的观念与现代是有很大不同的,现在涉及到领土问题基本是寸土都得争一下。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夏朝是“万国”,商朝是“千国”,当时部落观尚浓,各其他部落对夏王或者商王是一种臣服关系,夏商周大体位于黄河流域,疆域也是不稳定的,时有变化。而秦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基本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的基础范围,这片疆域东边和南边两边直抵大海,西部被青藏高原阻挡,北部则以“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袤万余里”长城为界,面积大致有340万平方公里。此后各中原王朝大体以这34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为基础,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时强时弱,汉朝时又对秦的版图进行了有力扩张,河西走廊和西域也被中原王朝控制,秦汉所确立的这一版图内的气候地理是适合农耕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明极盛时疆域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最强盛时,版图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临孟加拉湾,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国土面积约达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然而到明末时,实际控制的地方又缩小了,东北至辽河流域,北达长城一线,西至嘉峪关,西南至云南,也就是所谓的两京十三省。两京是指北直隶、南直隶、十三个省级布政司是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末期形势

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努尔哈赤的父祖是建州左卫领袖,明朝边关守将。清朝在1662年统一全国后,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关内十八个行省。先后设置了5个将军辖区,又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今蒙古国西部)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等,内蒙古盟旗由中央理藩院直接管辖。东北是大清的龙兴之地,设有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在新疆设伊犁将军辖区。努尔哈赤时代,后金与邻近的蒙古各部频繁联姻,建立起了初步的军事同盟。皇太极时的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分:戈壁沙漠以南,科尔沁、察哈尔、鄂尔多斯等地区的部落合称“漠南蒙古”。戈壁沙漠以北,外蒙古的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等部合称“漠北蒙古”。在外蒙古西部、唐努乌梁海以及天山北麓,直至中亚地区的“漠西蒙古”,包括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皇太极打败了当时蒙古的霸主察哈尔的首领林丹汗,察哈尔部灭亡。漠北、青海蒙古各部受到极大震动,漠北喀尔喀车臣汗硕垒及乌珠穆沁、苏尼特部落首先对清遣使入贡。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王公来盛京朝觐,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大清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内蒙古大部分并入了大清,由中央理藩院直接管辖。与此同时漠西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军进入青藏高原,掌握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军政大权。固始汗对皇太极表示臣服,清王朝由此开始了对西藏的间接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初年大清疆域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入侵漠北,漠北喀尔喀三部大败,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部举族南迁,归附清朝,被安置于漠南边内。1691年,大清将漠北蒙古划分为三十四旗,实行与内蒙一样的管理制度,自此,外蒙古也并入中国版图,1692年,理藩院将漠北喀尔喀三部编旗,授札萨克玺印,1696年,清军三路出击噶尔丹,噶尔丹被西路清军击溃。1697年,漠北平定,漠北蒙古各部迁回故地游牧,并受大清实际管辖,1731年,大清在漠北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1717年,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攻占拉萨,杀死了实际统治西藏的蒙古和硕特部大汗拉藏汗,和硕特部残余势力退居青海。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年迈的康熙并没有失去斗志,清军挥师进入西藏将准噶尔部逐出了西藏,从此绕开了蒙古和硕特部,大清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制,并派驻西藏办事大臣到拉萨,会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办理藏内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退居青海不甘心失去西藏的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举兵反清,次年清军平定叛乱,将青海蒙古各部编为二十九旗,授以札萨克,不久设置西宁办事大臣管理青海。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大汗策零死掉,其诸子纷争,准噶尔陷入了内乱。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分两路出征准噶尔,进占伊犁,俘获准噶尔部大汗达瓦齐,准噶尔汗国灭亡,自此新疆天山北麓由大清正式管辖,自唐安史之乱之后时隔千年,中原王朝的旗帜再次插上了天山之巅。不久,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伊犁失陷,定北将军班第自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再度调集大军平叛,收复伊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阿睦尔撒纳逃奔俄罗斯,不久染天花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乾隆时大清疆域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准噶尔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大和卓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在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期间,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天山南麓等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小和卓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试图谋求独立。乾隆大帝同样态度坚决,清军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越过天山,征讨大小和卓叛乱势力,1759年,清军平定天山南麓,自此清王朝统一了天山南北,此地在当时是清王朝最新取得的疆土,因而得名新疆,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大帝,都致力于中国的统一事业,此时大清的国土面积超过了1300万平方公里,奠定了现在中国版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