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叔捏影儿

瞳叔捏影儿

网易号

关注
45粉丝
4关注
2.7万被推荐
IP属地:河南

艺术领域创作者

14枚勋章

168次获得编辑精选

摄影实战前后期讲师、尼康看破界年度冠军

  • 人像摄影软硬光的光比调整小妙招

    7小时前
    1跟贴
    图片
    02:42
  • 软硬光最快的光比调整:
    摄影圈有句话叫,主光好布,副光难搭。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旦副光进来,就要考虑光比问题,光之间的对冲问题,还有色温互串问题。这也是现在很多玩摄影的不愿意考虑那么多繁琐的布光用灯技法,只想到了现场跟着自己的喜好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模特的情绪调动上。 确实,相比和小姐姐交流,与灯对话要更麻烦一些。不光要了解灯的相关属性,还要在光源面积、软硬、高低、角度、色温上处处用心。有时候,一场拍摄下来,用灯要占去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觉得这种消耗不值得。往往觉得不值得的摄影师,其实是忙乎到最后,也没有把灯调出个所以然,照片拷到电脑上,发现过曝,以及光比错乱的废片一大堆。所以下次干脆不带灯,要么只带一盏只作为环境提亮使用(这类确实能确保画质提升一个等级,缺点是人物和画面比较平,因为很多立体层次被干扰和破坏)、 我注意到自己每次分享摄影用光经验时,时而也会跳出几个毛头小伙,对照片甚至小姐姐颜值进行各种恶语攻击。现在网络戾气,让一部分人变得非常浮躁,自以为觉得不好的,就马上变身喷子。其实从品德角度上想想,别人无偿的在码字分享经验,这种无端指责本身就是一种小丑行径。自己不想学,别妨碍想学的人群,也别随意破坏分享者的热情。也许符合你的审美和情趣的,在分享者眼中是不屑一顾的垃圾视觉呢! 像例图中窗户光效果,从侧逆角度(窗外)过来的灯光(太阳光),作为主光打出窄光效果后,室内需要较大的反光板,近距离、大面积的补光,这个时候的光比之所以适合,是因为反射过来的副光,肯定低于主光光值,并且光质也得到了柔化。与此同时产生的问题是,反光板因为靠得太近所以只能取近景和特写这类景别,想要改善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上一盏灯。 此时副光最佳的灯光附件是反光伞。因为反光伞模拟了直射光进入室内后,在室内正常反射的效果,范围得到了合理控制的同时,比使用柔光箱直接打在模特面部产生的补光效果要真实自然很多。如窗外主光1:1的灯值输出,那么窗内其实是64:1的灯光输出,通过反光伞来到被摄对象这里,可以完美的提取出暗部的各种细节和色彩。 如果你没有反光伞,可以使用反光板,灯头打反光板进而反射到模特身上,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如果你没有反光板,灯头可以打在室内的白色的床单上,通过反光来获取软光补光,这是最快的软硬光光比调整,并且效果非常奈斯,可以在照片上完美呈现肉眼所见。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那些无以伦比的光色

    1天前
    5跟贴
    图片
    01:26
  • 那些无以伦比的光色:
    我喜欢推荐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给朋友们,然后大家坐在一起来讨论。这些擅长运用光线和色彩的高手,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细腻的刻画出所有人的心声。让瞬间的定格,成为心灵的梵音。 这组照片是乌克兰摄影师Masha Raymers的作品。她的视角非常独特,源自她对情感有着独属自我的表达,且其敏锐的洞察力,也让这些原本只存在于梦境中的画面,得以在所有人的面前呈现。 在氛围的营造上,对于Masha Raymers而言,她觉得色彩和光线缺一不可。黄与蓝,红与青(绿),明与暗,是她最喜欢的对比元素。关于色彩这块,在前面的一段时期的分享中,我都有详细的案例讲过,喜欢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着看。因为那些关于色彩认识的底层逻辑,会让你直接感受到这一期例图Masha Raymers对色彩的运用和表达。用冷色环境和暖色人像,来凸显主题的意境,呈现角色的孤独感。用明与暗来表达角色在黑暗中跌跌撞撞寻找出口的坚持和绝望。 这些无论是柔和的、温暖的、清冷的、寂寥的,各种视觉感受,是摄影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与角色建立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深入内心的感受,其实也正是作品的感染力。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外景人像摄影用灯妙招

    2024-06-27
    4跟贴
    图片
    02:21
  • 关于外景人像摄影的用灯妙招:
    在外景人像创作中,如果有一到两盏离机闪的灯光,特别是在阳光充沛的环境下,会让照片更加精致和完美。很多朋友会说,既然阳光充沛,何不利用反光板来完成补光事宜,用灯还要考虑光比和输出光指,太麻烦了。 实际上,这是对灯光的不了解,或者说是在实战用灯上的不自信,如果你的外景布光经验足够丰富,那么抵达任何环境,马上就会搭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光场环境。 还是按照以往的老规矩,我们根据图例来讲解两个小妙招。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个优秀的用灯摄影师,首先要学会把灯藏起来,这种藏并非仅仅是藏灯架,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光源逻辑,按照环境中应该存在的光的方向和软硬质量,用自己的灯光来模拟现场光线,从而达到布出完美光线的同时,还让人觉察不到这种效果是你依赖布灯而获得的。 先看图一:在逆光环境中,布灯是最难的,很多摄影师常提到“压光”一说,实际上,在比较强烈的阳光下,灯光和太阳光对冲,特别是一些热靴灯,根本干不过太阳光。而我们需要寻找到的逆光环境,如同这张图,真正的太阳是被树冠或背景墙遮挡起来的,这样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防止太阳光刺进镜头中,进而让衍射光导致照片发灰。此时的太阳光仅仅作为轮廓光出现,我们可以从模特的胸部和腿上看到轮廓光的效果。此时,遵循环境反射逻辑,模特的面部应该由软光打亮(现实中我们肉眼能看到这种亮度,而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面部是黑色的),可以将热靴灯加上肥皂盒,这样补出来的光,既不会被太阳光“吃”掉,同时很好的还原了模特的面部和旗袍的材质色彩。 来看图二,遵循太阳光的方向,此刻应该是一个侧逆光,但是看一下远处的树冠,能感觉到其实太阳的高度很高,有点快中午的样子。那么高的光位,是不可能让模特产生出比较低角度的轮廓光,这个时候,将一盏灯放在院外,和太阳同方向,直接用硬光打过来,为模特创造出轮廓光。然后在摄影师的右手边,放置一盏软光源的灯,用来给模特面部和身体补光,这样,两盏灯既不会相撞,灯与太阳由白墙隔着,更不会相撞,这样就完美的布置出了一个影棚用光效果。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摄影师用情感定格梦境

    2024-06-26
    3跟贴
    图片
    01:07
  • 当摄影师想要拍出梦的状态:
    如果你去询问不同的人,问他们梦中都有过哪些惊奇的经历,一般都是—— 我在飞 在未知的世界中层层寻找出口 被沉溺在某个未知的恐惧空间 整个人如同行走在泥泽之中 看到了超出正常世界的第八种颜色 与童话中的人物相聚 …… 所有的一切既超现实,又十分真实。超自然,又充满了血肉。 在梦中笑着笑着发现自己在哭,哭了很久却不知道自己什么如此伤心。 而那些富于情感又特立独行的摄影师,就是想把以上提到的感觉全部定格到画面中。这远比写实拍摄要难得多。Ilona Bankevich是一位摄影师,他的风格就是以情感和梦幻为主,用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来表达自己浪漫又诗意的情怀。 他的思想非常细腻、敏锐,如同晨露,稍纵即逝。如同昙花,绽放一瞬。而正是这瞬间的思想凝聚,让他的画面元素中,和他营造的氛围里,总有一种特殊的美学魅力,看过一遍,便刻在了心上。 用情感,定格梦境。用美好,治愈你我。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摄影师喜欢的美术生工作室环境

    2024-06-26
    3跟贴
    图片
    01:35
  • 摄影人比较喜欢的场景:
    如果你是美术生,肯定喜欢在工作室的某一处,如窗前摆放一张桌子,上面铺上棉布、帆布之类的材质桌布,窗前挂着蕾丝白纱,有直射的阳光可以投射进来。桌面上,摆放着陶制的瓶瓶罐罐,或各种造型的玻璃制品,放上一些干果和粮食,如松果、咖啡豆、核桃和桃核,豆子以及花生,还有一些芦苇、菖蒲和花朵…… 看似凌乱的场景中,却分布着各种细碎的材质,以及事物特定的色彩。这些小物件有各种各样的摆法,比如罐子倾倒,洒出咖啡豆。洒出来的疏密造型及变化,当直射光扫过这些材质时,它们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影子,相互之间的环境色会受到哪些影响。材质的明暗变化,沟壑的深浅变化,距离的疏密变化,色彩的浓淡变化……这些都可以锻炼我们细微的洞察能力,提升艺术解析本领。而美术生的素描画,就是从这些元素关系中,慢慢历练出“看到”即“画到”、“想到”即“表现到”的素描本领。 而摄影师呢?用上述元素搭建出这样的环境,进而让模特穿上与环境相契的服装,化上适合的妆造,安置其中,如同激活了画面。所有的花朵、干果、瓶罐、光影、色彩,都是模特(角色)内心的呈现,所拍摄出来的女主,肯定是一个有着艺术情操的,轻奢曼妙的女子!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我向往的生活的样子

    2024-06-24
    3跟贴
    图片
    02:52
  • 我向往的生活的样子:
    经常和摄影圈里的朋友们闲聊,谈到的理想生活模式,我发现更接近摄影创作的本身。此刻诗和远方,在大家的眼中已经不再是说走就走的远行,也不再是想拍就拍的冲动,而是独处在一个地方,静静的去回忆一些事情,品一杯新茶,翻一本曾经喜欢的书,感受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文字,如今还有没有催人泪下的力量。伸手触摸一下阳光,撩一撩晨风,任凭她们像沙子一样从指间流过。盯着自己的影子,从影子中去欣赏另一个自己,试着想想,她们是否也具备独立的灵魂。仰望星空,在黑夜中感受宇宙万物的沉浮和沧海桑田的变迁,从那些星辰大海中,捕捉一些可以用来寄宿心事的星光,将青春时期所有的遗憾放在那里,放在深空之中…… 这些想法,其实正是摄影人创作的灵感,它们尽管是一些用文字来描述也并非准确的事物,但是若能通过图像呈现出来,当画面中有了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释放,自己所有的思考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如果我们把这些想法称之为内容,把摄影称之为载体,剩下的,就是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把内心决定创作的内容,用摄影这种载体呈现出来。 一是景别设计:在五种景别中特写、近景、中景、全景和远景,如果你打算创作一组与情绪相关的生活写真,那么各种景别都要尝试运用。因为我们可以近取其神,远取其势,让近景和特写刻画出人物的神态,用全景和远景描绘出人物的气势(人与环境、人与世界、人与世界的关系,往往可以衬托出强大的内心和磅礴的世界观)。 二是元素运用:充分的使用阳光,让各种光线进入你的画面,通过光来表现斑斓的心事。注意拍下影子,所有的影子中都具备意象表达,它们其实是在尝试刻画你肉眼看到的东西,以及你内心感受到的样子。试着去拍摄风,这些原本无形的元素,可以通过长发的飘扬,纸屑的飞舞,衣裙的翻飞,来间接呈现出风的姿态,它们是你内心温软而又细腻的表现。当然,还有星辰、大海、沙漠、荒野、树叶以及生活中所有可用的环境和道具,都是用来布置你内心世界的元素。 三是动物隐喻:一些与小猫小狗小动物的互动,很多人以为这样只能表达出富于爱心和童心,其实这种理解是偏颇的,我一直觉得,与小动物的互动,可以呈现出内心的孤独。这种孤独无处诉说,和这个世界对话,都无法理解你的思想和心事,所以,干脆和语言不通的另一个物种进行互动,实际上呈现的是一种需要被抚慰的孤独感。 当然,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今天先聊到这里,我们每天一点点的慢慢聊。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人像创作中的唯美效果小妙招:
    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摄影作品,画面看起来非常梦幻和唯美,遇到这种情况,总想询问对方是怎样修图调色的,用到了哪些密不外传的PS诀窍。而恰恰忽略了,很多效果其实是前期一次拍成的。只用在拍摄前对镜头“动一下手脚”而已,今天我们来列举几种比较好用的方法。 一是凡士林油。是的,就是我们常用的润唇手霜,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用食指蘸一些,然后抹在镜头镜面上。注意,不要给整个镜面糊严实了,会影响相机合焦。我们只用在其中一半镜片上涂抹一些,然后对着主题拍一下看看效果,多玩几次,慢慢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比如,涂抹的厚薄,涂抹的面积,涂抹的造型,都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出片效果。 二是黑色丝袜。将丝袜掏在镜头上,有点类似给镜头加了一层减光镜,但是拍出来的照片,也会有那种“糊糊的”朦胧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三是塑料袋。可以将其中间撕开,套在镜头上,当比较强的光线打在塑料袋上时,这种衍射光会为照片加上一层炫光效果,也非常漂亮,特别是拍摄霓虹灯的街头夜色,照片中的赛博朋克风格马上就呈现出来了。 还有一些更懒更直接的手段,比如,冲着镜头呵一口气,然后用手指将中心擦干净,同样可以拍摄出磨砂、朦胧、梦幻的效果。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你在拍照的时候还没有玩过,赶紧试试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定格美好瞬间
  • 人像摄影中的红色如何使用

    2024-06-22
    3跟贴
    图片
    02:59
  • 人像摄影中的红色
    2024-06-22
    4跟贴
  • 让新手小白拍美女快速进阶的三个摄影小妙招

    2024-06-21
    7跟贴
    图片
    02:50
  • 让新手小白拍美女快速进阶的三个摄影小妙招
    2024-06-21
    1跟贴
  • 人像摄影浅紫色配色分析

    2024-06-20
    4跟贴
    图片
    02:31
  • 关于浅紫色的配色分析
    2024-06-20
    1跟贴
  • 树林里的用光之道

    2024-06-19
    3跟贴
    图片
    02:27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