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虹口发轫于虹口港。由于虹口港地区水运发达,经济和社会逐步发展和繁荣,应对该地区人群特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应运而生。
菜场
1914年梧州路菜场建成,基本满足了该地区市民一般生活的需求。但到了二三十年代,随着社区进一步发展,又兴建了嘉兴路菜场。另外,1931年浙兴菜场建成,极大地方便了以瑞康里为主的周边居民买菜购物的需要。
南京老浴室
上海四大浴室之一的南京老浴室主要为底层的市民提供洗浴。俗话说“早上皮包水,中午水包皮”,南京浴室从早到晚人满为患,因为它要满足船民、游民、商贩洗浴和歇脚的需求。搓背是南京浴室最大的特色之一,来这里洗浴的人都是底层的劳力者,通过洗背、搓背,解乏增力。
大东酱园
大东酱园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酱园格局,除了供应市民油、盐、酱、醋外,在偌大的空间还放置老旧的板凳和座椅,提供随意的小吃,类似江南地区的酒坊。这里苏北人住的比较多,他们习惯于边走边吃边聊,酱园为了迎合他们的习惯,便将酱园里两个酱缸架上木板,权作吃饭的桌子,等客人进来后,买了酱菜黄豆坐下开吃,边吃边聊,这也算是虹口港地区一大特色吧。
商贸街
虹口港地区人口繁荣,很早就有了商贸街市,最早的虹口老街基本是半封闭性的,主要供应老街本地区的居民需求,后随着梧州路菜场的出现,梧州路商贸街形成了。梧州路商贸街成为开放性全方位的商业街,除了老街一般的产品供应以外,凡是城市生活需求的各个方面,都兼而有之,成为该地区所有的市民必不可少的商业街市。
黄包车行
虹口港陆上交通出行的不便,使人力车成为该地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1935年成立的人力车夫互助会,不仅成了上海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集散点,更重要的是促进了该地区外部联系的便捷。
▲上海街头的黄包车夫
中药铺
19世纪西方先进医疗尚未普及,中医是城市市民治病诊疗的唯一手段。虹口港地区大部分的居民对穿街问诊的江湖郎中有些不放心,一般小疾小病基本上到中药铺求几帖药。嘉兴路药铺内设坐堂诊脉的郎中,基本上满足了该地区居民的医疗诊治需求。
戏院
1927年梧州路菜场建造的新市游戏场和1930年建造的虹口大舞台,1933年建造的天堂大戏院(嘉兴影剧院)是该地区重要的文化设施。针对该地区不同的市民文化需求,演出的戏剧主要以淮扬戏为主,兼顾京剧、绍剧、越剧、甬剧、锡剧,包括上海的小滑稽。20世纪40年代,随着新市游戏场和虹口大舞台的消失,天堂大戏院成为该地区唯一的文化娱乐设施。该戏院落座于嘉兴路哈尔滨路路口,极大地满足了集聚该地区的船民的文化需求。
文章来源:虹口区档案馆《往事》期刊(2017年叁号),有删减。
作者:平之
讲述人:竹林雨露
编辑: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