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节气更迭向前。” 2025年1月5日,农历甲辰年腊月初六的上午10时32分31秒,当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85°时,迎来节气“小寒”。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里的第五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和“”丑月”的起始。
古人根据草木鸟兽,自然现象定时节,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节气特点,在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上设立十二消息卦,每一卦代表一个月,由两个节气组成,每卦六爻,每爻主一候,一候为五日,一年分为七十二候,共三百六十日。为便于计算,古人更多使用的是“干支历法”。
小寒三候是:一候雁北乡。小寒节气的第一个雨天,雁应气动,趋北欲迁;二候鹊始巢。到了小寒节气的第二个五天,喜鹊感受阳气的萌动,开始营巢向暖;三候雉始雊。到了小寒节气的最后一个五天,雉悦阳生,高歌啼鸣了。
从西周开始,小寒时节历代就沿袭着“腊祭”的习俗。相传上古时期,腊祭在岁终举行,人们感谢祖先神灵庇佑,祈求来年丰收吉祥,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小寒已至,通常距离腊八节非常近,有的年份甚至会出现小寒和腊八在同一天。因此,有些地方,从小寒这天开始就有小寒喝腊八粥、腌腊八蒜的习俗。
另外,在我国北方一些,小寒时节有吃“黄芽菜”的习俗。什么是“黄芽菜”呢?其实就是用白菜菜心制成,味道脆嫩鲜美,像我国北方的天津地区比较流行。
北方一些地区小寒这天还有涮羊肉、冻梨、糖炒栗子等习俗,具有暖身驱寒作用以及“团圆”的美好寓意。
同样是小寒节气,南方和北方的习俗却相差很大。例如,南方地区,小寒这天很少吃冻梨和涮羊肉,而是南方吃腊味糯米饭、糍粑等。
小寒一到。就到了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了。因此,我们人也应该顺应时节做出一些调整。
老祖宗们留下的经验提醒我们,顺时而养,给身体打好底子!小寒已至,牢记:1 不洗,2 不去,吃 3 样,舒适过冬迎新年!
一、“小寒1不洗”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且干燥,不宜频繁洗澡。因为,在寒冷天气下,皮肤油脂分泌本就减少,频繁洗澡会使皮肤变得干燥、瘙痒。
所以,小寒节气期间,应适当减少洗澡次数,不仅能保护皮肤,还能预防感冒。
二、小寒“2不去”
1、小寒时节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屋里屋外温差较大,是流感的高发期,并且,这时候人体抵抗力又相对较弱,尤其是老年人,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容易滋生病毒和细菌,增加生病的风险。
因此,小寒之后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可以有效得降低风险。
2、小寒时节不去荒山野岭爬山
老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小寒是冬季锻炼的最佳时机之一,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不过,小寒之后不建议去爬山。因为,小寒本身就是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荒山野岭的温度通常更低,山路崎岖不平且湿滑,在这样的环境下爬山徒步,很容易着凉受寒。为了自身健康着想,尽量选择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活动,避开荒山野岭。
三、小寒“吃3样”
1、吃萝卜
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在寒冷的冬季,萝卜是应季的食物。萝卜性凉味辛甘,既能用来炖羊肉,让汤汁浓郁、热气腾腾;也可以凉拌,口感爽脆、解腻开胃。无论是哪种吃法,都能让身体由内而外暖起来,为抵御严寒增添助力。
2、糯米饭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吃糯米饭的习俗,例如,我国广州等地区,在小寒时节,会把腊肉、腊肠切碎,加上花生米、碎葱白等,与糯米一起煮。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煮出的糯米饭,香软可口,营养丰富,还可以补充身体能量抵御寒冷。
3、吃黑豆
在一些地方,小寒时节也有吃黑豆的习俗,并且,黑豆有“豆中之王”的美誉,营养价值很高。
所以,我们从小寒之后每天早上喝一杯,香浓醇厚黑豆粥,滋养身体,让冬天里有满满的精气神。
总结:
小寒节气到了,让我们顺应节气的变化,做出一些调整,牢记这“1不洗,2不去,吃3样”,舒适过冬迎新年!
#小寒有啥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