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气越来越冷

多数人会在被窝里放个“取暖神器”

可是不少人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

腿上竟起了一个大水疱

还隐隐刺痛

很多人疑惑

这是过敏了吗?

还是不知不觉磕碰到了?

其实,多数是低温烫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网络截图

不觉得有多烫?

低温烫伤往往更严重

低温烫伤的受伤部位多在下肢、足部、腹部等部位,除了皮肤的红斑、水疱外,低温烫伤还可导致皮肤溃疡经久不愈,甚至需要植皮治疗。

“这温度明明不觉得有多烫啊?”很多网友疑惑。

其实,在我们的印象里,烫伤多是接触了如开水、热油、热汤、烧烫锅沿等高温物体之后形成的。其实当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也很有可能造成烫伤。

比如,45℃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30分钟以上就有可能出现烫伤,这种烫伤就是“低温烫伤”。随着温度的升高,损伤也相应加重。

千万不要以为“觉得烫了躲开就好”!虽然大部分低温烫伤表面伤口小或很难察觉,可能仅在皮肤上引发红肿或发白,面积也不大,但它造成的创面往往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发生溃烂,长时间无法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交网络截图

入冬后门诊患者增多

这几类人群尤其需注意

一般入冬后,门诊中低温烫伤的患者就会渐渐增多,寒潮后更是多见。不当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都是诱因,患者以年轻女性、孩子、老人较为多见。

同时,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偏瘫、截瘫、意识不清的患者和醉酒的人因末梢感觉迟钝、意识模糊等原因导致低温烫伤也占了不小的比例。

医生提醒,不要让取暖设备长时间贴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入睡前尤其要注意。如要长时间接触热水袋,可在外面裹上毛巾、布套等,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家中老人和小孩睡着后,最好帮他们把热水袋拿开。

在使用其他取暖设备的时候,也应避免同一位置长时间接触热源,或通过增加衣物、提高室温的方法提高保暖效果。

发现低温烫伤后

要按这几步处理

当发现自己因使用取暖设备,而导致皮肤已经发红、肿胀或出现水疱后,该怎么办?

医生建议立即采用冷敷措施。通过冷敷能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伤,减少创面渗出和水肿,同时还能减轻疼痛。

一般来说,持续时间最好达到20分钟以上,直至创面不感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但皮肤绝对不要直接接触冰块或用冰水冲淋,以免发生局部冻伤,进一步加重伤势。

如果发现局部已经有水疱形成或者皮肤破溃,建议立即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切忌自行挑破水疱或涂抹酱油、牙膏等行为,以免影响对创口的判断,甚至引发进一步的感染。

“取暖神器”们虽能带来温暖舒适

但如果使用不当

可能让大家“很受伤”

小布联合成都市卫健委

邀请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主任于均峰

为大家划重点

快快收好这份安全提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转发提醒身边的小伙伴

来源:成都发布综合央视新闻、科普中国、健康成都官微

转载:成都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