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幽禁了53年的张学良终于恢复了自由。在台湾熬过了无数难耐的日月,垂暮之年的张学良选择携妻赵一荻前往美国定居。诸多媒体听说到这个消息,纷纷前往张学良的宅邸进行采访,他们对于这位生于世纪之交的老人很有兴趣,特别是当年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一直是公众乐于探讨的话题。
过惯了幽静的生活,张学良却对记者的采访来者不拒,而当一名记者问道:如果少帅有机会回到大陆,最想见的人是谁?张学良忽然沉默了良久,随后,他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名字:孙铭久。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令少帅如此念念不忘呢?
孙铭久又名孙铭九,辽宁省新民县人。1927年结识了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经引荐加入了东北军,在张学铭部担任教官。后追随张学良逐步跃迁,曾担任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一步步成为了张学良的心腹要员。
1937年,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活捉蒋介石,张学良把这个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孙铭久。因为担心这个年轻的长官会出岔子,张学良在行动前特意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开枪,务必保证蒋委员长安全。
接到任务后,当天夜里,孙铭久带领卫队直扑蒋介石的卧室到达现场后,却并没有发现蒋介石。张学良得知消息后属实吃了一惊,他知道:计划一旦失败,不仅不会促成蒋介石联共抗日,他自己也将面临十分危险的处境,毕竟蒋委员长的眼里可容不得沙子。张学良立刻下令封锁整个华清宫,命令孙铭久对华清池展开全面搜捕,务必要找到蒋委员长。
孙铭久摸了摸蒋介石睡过的被子,发现被子还尚有余温,知道蒋介石还没有走远。于是,他立马派遣小队在周围展开搜索,最终在华清池的后山发现了尚着睡衣的蒋介石。为了护送蒋委员长安全下山,孙铭久亲自背蒋介石下山,来到了既定的地点。后来,蒋介石被张学良关押,成为谈判的筹码,西安事变最终以国共联合抗日和平解决。
孙铭久因为在西安事变中立下头功名声大噪,成为了爱国民众口中的“捉蒋英雄”。孙铭久一直感念张学良的知遇之恩,在张学良决定亲自护送蒋介石去往南京时。孙铭久预感到事情不对,张学良恐要有去无回。
因此,他曾再三劝谏张学良不要去南京,甚至在劝谏时失声痛哭,涕泪横流,却依然没有阻止张学良去往南京。他曾找到周总理,让周总理帮忙劝诫张学良,没想到两人刚到机场,护送蒋介石的飞机已然起飞。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永别,张学良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张学良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手中还有筹码。在西安事变中,除了蒋介石之外还有陈诚在内的多名国民党军政大员被关押,放走蒋介石,还有他们作人质张学良自认为运筹帷幄,却低估了蒋委员长的心思。
回到南京后,蒋介石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立即关押了张学良,使西安与南京方面形成互质的局面。面对如此僵局,蒋介石表现出老辣一面,他料定东北军缺少张学良就是一团散沙。于是他稳坐钓鱼台,开始施计离散东北军。他胁迫张学良以其身份向杨虎城发电报,电报文为:释放被关押的陈诚等国民党军政大员。结果,这份电报果然引发了东北军的内部矛盾。
孙铭久是当时看透时局的人,他知道这封电报一定是蒋介石胁迫张学良发的。因为如果释放了那些国民党大员,张学良就失去了获得自由的唯一筹码,他联合了少壮派的军官们向杨虎城表明意见。
而军中马上就产生了不同的意见,以王以哲为代表的元老派认为双方已经达成和解,这封电报一定是张学良亲自发布的命令,因此,全军应当对此无条件服从。当时,王以哲是东北军中的最高领导,为了维持自己的政见,压制年轻军官们的不同声音,他发布命令:不遵守张学良命令者,格杀勿论。
孙铭久等少壮派军官自然是不会服气,东北军内部矛盾持续升级,杨虎城看出了东北军的内部问题。曾经有张学良在时,东北军对少帅绝对服从如今军中内讧,竟然连“格杀勿论”这样的政令都用上了。而东北军内斗的结果最终元老派占据上风,国民党军政大员们如电令所述被释放,返回南京。
就在不久后,又有另一封电报由南京传到西安。电报又是以张学良的口吻发出,要求杨虎城归还在西安事变中扣押的50架飞机以及500多名空军人员,还下令让东北军接受改编。孙铭久知道,这些命令的发布必然来自于蒋介石的胁迫,如果答应了这些要求,东北军将不复存在,张学良就算能回来也成了空头司令。
这一点上,杨虎城和孙铭久达成了一致意见,他们达成共识一定要张学良安全回到西安后才能答应条件,这些筹码是救回张学良的唯一的机会。不过孙铭久救主心切,竟生出了战心,甚至向杨虎城提出,自己要带领东北军,出潼关与蒋介石拼个你死我活。
但东北军的内部大权主要在王以哲等元老派的手中,他们并不是很在意张学良的生死,而是一心想要和谈,寻求按电报命令从事。孙铭久认为:王以哲这是出卖东北军,出卖少帅的行为,他们正是想让少帅回不来,自己趁机夺权。
于是,孙铭久产生了谋杀王以哲的想法,他以抗日同志会的名义开会,密谋发动政变,他把会议上所有主张妥协的将领全部关押起来,拟定了一份“妥协派”的名单。不久后,孙铭久指挥特务团在西安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四处搜捕和屠杀名单中的妥协派人员。
王以哲作为他们的首个目标最先殒命。随后,包括原西北剿总参谋处长徐方、交通处长蒋斌、副处长宋学礼等都相继被杀,何柱国等谈和派的首领逃入了杨虎城的公寓内,经杨虎城的庇护才逃过一劫。孙铭久还鼓动了一些东北军带着袖章游街示威,宣扬:释放张学良,反对和谈。
当时,刘多荃的师驻守在渭南,他与王以哲在保定军校是同学。听说西安城内政变,好友王以哲被杀,他直接带领一个团杀入西安城,要让孙铭久等人血债血偿。周总理看到西安城大乱,东北军人心涣散,因为担心东北军再生变故,他决定出面调解。
周总理先是电联了一些主战派的军官,批评孙铭久杀害王以哲的错误,然后联络杨虎城,邀他共同出面主持局面。政变发生后的第三天,孙铭久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好意营救少帅的行为却差点造成东北军内部的火并。
但僵局已经形成,没办法之下,他来到了中共代表的驻地,请求周总理帮助平息。考虑到孙铭久与中共刘鼎等人一直来往密切,为避免中共内部受到牵连,周总理安排孙铭久和刘鼎秘密出城,同时告诫云阳的彭德怀,刘鼎带来的人要务必保密,不能让他与外面的任何人见面。后来,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孙铭久曾辗转苏区、天津租界和上海租界。
迫于生计,孙铭久曾在汪精卫政府中做过汉奸,在抗战胜利后加入过国民党的先遣队,后在一次行动中被解放军俘虏到哈尔滨。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久一直在上海政府内任职,而张学良在解放战争后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囚禁。
在长达53年的囚禁中,张学良一直在思考当年的事,他很后悔没有听从孙铭久的劝告,执意去往南京,后续西安发生的事也让他看出了谁是一心一意忠于自己的人。所以,面对众多记者的采访,张学良在思考良久后还是说出了孙铭久这个名字。
有人把采访张学良的视频拿到孙铭久面前观看,孙铭久看到阔别50多年的少帅,顿时泪流满面。时隔多年,两个垂暮之年的老哥们还互相惦记着对方。2000年和2001年,孙铭久和张学良相继离世,他们曾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留下烙印,曾经在西安事变中力促的统一抗日的两个人,如今的结局不免让人感到唏嘘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