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徐向前指挥人民解放军,以6万人的兵力歼灭阎锡山军10万余人,为之后夺取太原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共中央称赞:晋中战役的胜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
晋中战役结束后,龟缩在山西各地的阎锡山军队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纷纷逃到太原。
太原,是阎锡山的老巢。阎锡山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督军、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山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得“山西王”之称。
当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了一场又一场胜仗,阎锡山及其军队已经陷入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中,阎锡山束手无策,三赴南京,却最终落得个余生难回家乡的结局。
图|阎锡山
难回太原的“山西王”——阎锡山
兵临城下,阎锡山困守太原,食难下咽,寝不入眠,坐立不安。1948年7月,蒋介石担心阎锡山交出太原和军队,专程来太原一趟,安抚阎锡山的心。
蒋介石乘机抵达太原的那天,天空中飘着雨,阎锡山冒雨来到机场,等候迎接蒋介石。
二人见面,握手寒暄几句,随后同乘一辆车,开进绥署大院,直接走上二层的会议室,进行密谈,在如此严峻的战情之下,他们无法再有一时一刻的耽搁。
蒋介石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接待科长李寿山:“委员长自带了厨师和饭水,不用准备吃喝。”他没有吃一口阎锡山为他准备的饭菜,直接开始谈话。
一同参与密谈的还有孙楚、王靖国,这是阎锡山仅剩的两个兵团司令。
图|左起: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蒋介石告诉阎锡山,只要他能守住太原,他要什么,就答应给他什么,时至今日,蒋介石也快到“黔驴技穷”的地步,多年来,蒋介石与阎锡山的关系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如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他必须想办法稳住阎锡山。
而且,阎锡山如今是真守太原,还是假守太原,蒋介石心存怀疑,他向来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再加上心里担心阎锡山暗算他,综合各种因素,他不得不仓促之中来一趟太原。
蒋介石向阎锡山提出:派一个军的部队来守太原。
阎锡山沉默不做声,迟迟不表态。确实,蒋介石的军队来了能增加兵力,但阎锡山担心,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来了会将他控制起来,他左思右想,始终没有应承蒋介石。
图|徐永昌
跟随蒋介石一同来太原的徐永昌,看出阎锡山的犹豫不决,背对着蒋介石劝他:
“你怕什么呢?让中央军来帮你打退敌人,咱还不能让它走开吗?就算它不肯走,打这些中央军总比打共产党的队伍省劲多了吧。”
徐永昌的话,让阎锡山恍然大悟,人民解放军实力不容小觑,但显然蒋介石的队伍远不如人民解放军。徐永昌说完后,阎锡山并没有直接点头。
直到他之后陪蒋介石视察城防而归,阎锡山才开口对蒋介石说:“那委员长增派太原的援军就空运来吧。”
蒋介石未在太原逗留多久,与阎锡山协商一致后,便直接离开。
图|阎锡山旧照
战争一触即发,事实上,太原战役发起之前,徐向前亲笔致函阎锡山,信中表达出对“和平解放太原”的强烈希望。
徐向前劝阎锡山,希望他能以山西人民的利益为重,放弃顽固守城的打算,接受和平改编,保障百姓的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伤害。
徐向前是给了阎锡山机会的,但阎锡山却未珍惜,他不仅将前来送信的恩师杀害,还将徐向前的亲笔信转送南京。
与此同时,山西省政府在北平、上海等地的友好人士都纷纷劝诫阎锡山,放弃守城,和平起义。
同样地,阎锡山不听从这些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死心塌地地要投靠蒋介石,但彼时,在蒋介石心中,他是否又算是个忠诚的部下呢?答案也不见得是完全肯定的。
图|徐向前在指挥作战
1948年9月,由徐向前任书记、周士第任副书记的中共第一兵团前委决定:“围困、瓦解、攻击,逐步削弱,然后一举攻下太原”,计划于10月18日发起战役。
10月1日,阎锡山为了抢粮,以及破坏人民解放军的战役准备,分三路南进发动攻击。第一兵团前委报请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提前于10月5日发起战役,太原战役正式打响。
到12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让阎锡山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太原的形势不容乐观,缺粮也成为一大难题。为尽快摆脱困境,阎锡山携山西省财政厅长王平、政府委员梁化之,乘坐专机飞往南京,希望蒋介石政府能给予援助。
这是十余年来,阎锡山第一次来南京。
图|阎锡山
阎锡山多次会见蒋介石,希望他能提供武器、粮食的帮助,战争开始后,军粮民食都亟待供应,以前粮源依赖于平津空运,如今平津有战事,太原城内的粮食供应很困难。
阎锡山表示,当下最为迫切的就是粮食问题。他在南京频繁见蒋介石、李宗仁等国民党人物,诉说太原当下的困境,希望得到他们的同情与援助。
1949年1月1日,阎锡山在南京停留五六天后,赶回太原,蒋介石等人专程到机场送行。
1月2日的《太原晚报》写道:
“据阎主任返并后发表之简短讲话谓:对本省诸问题,中央极热诚关切,一切均告圆满解决。”
阎锡山、梁化之宣称,粮食、运输、财政等各种问题都已经解决,但事实上,蒋介石政府是否真的伸出援手,这不得而知。
图|李宗仁与白崇禧
战火依旧在熊熊燃烧,人民解放军的气势无可阻挡,不仅是阎锡山,在奉化溪口的蒋介石也惆怅不已,被迫于1月下旬宣布“下野”。
2月,迫于战场颓势,阎锡山不得不第二次来到南京,他向代总统李宗仁、还有其他的国民党要员再次申明太原战情。
在南京待了几日后,阎锡山又乘机飞往奉化,与蒋介石见面长谈。当时国民党内部蒋介石与李宗仁面和心不和,阎锡山与蒋介石谈起内部改造的事情,认为应该整饬纪纲。
阎锡山乐于做蒋介石、李宗仁的调解人,等他从奉化返回南京,将与蒋介石商议之事转告李宗仁。当然,他也有他的私心,他企图趁机拿下政治委员会代理委员长的职务。
2月20日,阎锡山再次从南京返回太原,告知太原众人:空运太原的粮食问题已经解决。
他期待着自己能谋得职务,但在4月22日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等人的杭州会谈中,并未提及让阎锡山就任委员长一事,他的如意算盘就这样打错了。
图|阎锡山
战局一日千里,就在阎锡山两赴南京时,北平的傅作义已经和平起义,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华北野战军第19、20兵团,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一师开赴太原前线。
人民解放军已经战斗至太原郊区附近,阎锡山军队新开辟的红沟飞机场被炮火压制,对人民解放军的日渐逼近,阎锡山惶恐不安,不知所措。
此时他正好接到李宗仁的电报,阎锡山以应召为由,第三次前往南京,共商大计。
他将太原的军政事务交托给由孙楚、梁化之、王靖国、吴绍之、赵世铃组成的五人小组,并告诉大家:“我此去也许三五天,也许十天八天,等和平商谈有了结果,我就回来。”
就如张学良当初离开西安一般,阎锡山此行还盼着来日定有归时,可实际上,这一去便是不复返,便是余生心心念念的“难回家乡”。
图|阎锡山
他带着侍从、医生、生活副官等9人,第三次从太原飞往南京,见到李宗仁,将他困守太原的境况倾诉了一番。
李宗仁正忙着处理国共和谈的事宜,随后阎锡山又从南京飞到杭州奉化,与蒋介石见面,蒋介石拉住他,希望他能一起收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后的残局。
阎锡山并不想卷入此事,表示如今太原战事紧急,自己得赶紧回太原去。
蒋介石便说:
“太原虽重要,乃国家之一隅,有国家始能有太原,应以国家为重,阎先生应留京,参加主持大计。”
即使阎锡山百般推辞,蒋介石还是有各种说法来堵住他的口。李宗仁也希望他能留在南京,可阎锡山并不愿意,他一心盼着赶紧回太原去,回到他的老巢。他认为,自己是临时来南京的,不可能一直在南京。
图|百姓欢迎人民解放军
可如今的太原又是怎样的一番局势?人民解放军已经严密控制了太原附近的机场,从机场到太原城的大桥也被摧毁。换言之,就算阎锡山想回到太原去,飞机也无法降落了。
他找到陈纳德的航空队、好友博瑞智的民航队,请求他们帮忙,可都无法满足他的心愿,在太原的亲信也给阎锡山发来电报:
“飞机场已经被悉数摧毁,飞机已无法再行降落,请打消回并原意。”
“山西王”阎锡山已经无法再回到老巢了。
即使他每天早晚与守在太原的军队联系,即使他发电报要梁化之、王靖国等人死守到底,都已经难改阎锡山军队的失败结局。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攻坚战,这一天,成为太原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图|太原解放
就在太原解放的三天前,4月21日,毛主席、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国民党军队败局已定。阎锡山不得不辗转逃到上海、广州、成都等地。
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打下一场又一场胜仗,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百姓们终于过上和平、安稳的生活。
而阎锡山,不得不跟随蒋介石败逃台湾。
图|阎锡山部属被人民解放军押送出城
客死异乡的阎锡山
古语有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蒋介石的手下,阎锡山的日子是难过的。他先是辞去行政院长的职务,然后将住处搬到更为偏僻的丽水街。
他原本想去美国,找自己的儿女,但蒋介石不批准,他只好搬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居住生活。
卸任之后,他不问世事,深居简出,事实上,他也没办法再去哪儿了,亲人子女都不在身边,他就每日孤寂地在家中写书。
图|阎锡山晚年
在丽水街住了半年左右,1950年8月,阎锡山又搬到阳明山公馆,这里是一个废弃的茶园子,荒无人烟,且交通十分不便,要想去从这里出去,得先走半个小时到公路上,才能坐车。
而且此处电灯、电话、水源都不通,一般人是万万不愿在这里生活的,此时的阎锡山历经失败与落寞,已经无欲无求,况且他住在这偏僻的地方,远离旁人,蒋介石也很放心。
即使别人觉得这是一块荒芜之地,阎锡山就是喜欢的不行,他在这处废园的基础上,建了几间屋子,起名为“菁山草庐”,平时一个人生活。
原配夫人徐竹青并未与他共同生活,儿女们也在各处奋斗,如今只剩下孤独与寂寥陪伴着他,他就这样独自“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图|阎锡山晚年
除了徐永昌、杨爱源、贾景德等好友们偶尔来看望他,平素“菁山草庐”基本上不会来客来访。徐永昌几人还担心他,觉得这里去医院特别不方便,劝他换个地方住,可阎锡山喜欢这种安静,还称“愈静愈好”。
闲下来的时候,他想念家乡,就雇工人盖了个窑洞房屋,在这间房屋里,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
以前,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管理一方人民,如今他就像个修道的隐士,每日规律作息,要么散步,要么静坐,要么看书。
1959年,好友杨爱源逝世,阎锡山悲痛万分;同年夏天,徐永昌也病故,阎锡山再受打击。
原本阎锡山就已经年岁不小,身体已经有所不便,再加上接连受到两个噩耗的打击,他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况都大不如前。
图|阎锡山
杨爱源、徐永昌逝世的第二年,阎锡山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他的腿上出现浮肿,连走路都十分困难。
等再过十日,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了,他患上重感冒,没法讲话,不停地流汗,病情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
此时没有亲人在他身旁,身边几人赶忙将他送医院,“菁山草庐”地处偏远,想当初徐永昌的话一语成谶,大家千赶万赶,可还未赶到医院,他就已经支撑不下去,断气了,倒在贴身侍卫张日明怀里。
张日明也是山西人,是阎锡山从山西老家带来的侍卫,多年来一直跟随阎锡山身边,阎锡山住在“菁山草庐”后,他不相信别人的保护,就只相信自己的侍卫队,所以张日明一直都在阎锡山身边。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逝世,到去世时,他都没能回到心心念念的太原。
图|阎锡山墓
何应钦、张群、贾景德、唐纵、等人成立治丧委员会,负责操办阎锡山的身后事。蒋介石给了他“国葬”的仪式,还亲往祭奠,送上一块“怆怀耆勋”的匾额,不仅如此,蒋介石还为阎锡山颁了“褒扬令”:
“陆军一级上将阎锡山,才猷卓越,器识宏通,早年追随国父......遽丧老成,实深轸悼!应予明令褒扬.......”
从此,阎锡山长眠于阳明山七星山之上,“客死异乡,魂不归里”!
阎锡山的葬礼结束后,他曾带出来的侍卫们各谋前路,而张日明则搬到阎锡山长眠的阳明山生活,为他扫墓守墓。
图|阎锡山与家人
至于阎锡山的后人们,阎锡山逝世后,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守候在身旁,但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父辈,后来有机会他们还是会回到故乡看看,看看父辈曾生活过的地方。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山西已经成为全新的山西,就连“山西王”阎锡山与家人生活的地方,也成为“晋北河边民俗博物馆”,来这里的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痕迹。
阎锡山的幼子阎志惠晚年时,终于回到阎锡山的故居,还被人提醒要买票进去,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阎志惠这这才免费进了儿时生活过的地方。
阎志惠说:“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山西的日子。”
图|阎锡山故居
这句话大概也是阎锡山的内心独白吧,他最想的无非就是重回故土,只可惜一去难返,物是人非。
倘若,当年他像傅作义一样,选择和平解放太原,今日之阎锡山又该是何种结局?何种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