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作为乌当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水田镇第十九届人大代表,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盛惠扎根基层20余载,用心听民声、用情促发展,被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为“红幺嬢”。

“量体裁衣”优环境

作为人大代表和村干部,余盛惠履职尽责,牢记为民初心,为家乡谋发展。为更好听取民意,她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履职的重要前提,每一次走访,她都认真记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幸福指数是余盛惠最在意的事,她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她积极申请资金,推进160余户农房宜居改造,并增设垃圾处理设施,新建公共厕所,打造生态步道和体育健身广场等,村容寨貌得到大幅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在建设集镇污水治理项目中,需安装污水主管2800米、支管5500米。由于管道线路得从通组沥青路及部分耕地通过,有的村民不理解,余盛惠就带领村“两委”工作人员耐心为村民讲解项目的重要性,最终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立足本职岗位和代表职务,余盛惠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先后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等方面的建议6个,其中,她提出的“集镇污水厂沿线涉及村的农户污水纳入污水厂集中收集处理”“提升改造竹林村便民服务广场”“水相线扩宽(竹林至罗庄段)建设”等建议均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和办理。

“民呼我为”系民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既要为民发声反映群众诉求,又要为政府建言助力科学决策;既要扎根基层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又要满怀信心履行代表职责。”余盛惠说,她始终秉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尽力解决群众的每一个诉求,用群众的“幸福指数”检验自己的“实干效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群众零距离沟通、面对面交流,是余盛惠的工作常态。她耐心倾听民意、认真收集民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连接群众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到困难群众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并针对每户的具体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例如,为外出务工的村民申请交通补贴、为不能外出但有劳动力的村民申请公益性岗位、为有子女上学的村民申请“雨露计划”补助等。

“把脉问诊”促发展

面对繁重的乡村事务,余盛惠坚持“实干为先”,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村产业发展,她都勇挑重担。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余盛惠说,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她最关注的事。竹林村种有400亩杨梅,余盛惠邀请农艺专家到村为村民开展技术指导、传授管护技巧,提高产量质量。临近采收时,针对杨梅成熟期短、保存不易等特点,她设法联系加工厂,做好产销对接,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中收购,解决杨梅集中销售问题。“今年收购杨梅约50吨,种植户收入累计超30万元。”余盛惠说。

在产业发展方面,她带头入股,成立村集体经济发展“1+1”混合制公司,创收13万元;招引贵州宏开源水产有限公司落地发展生态渔业养殖项目……村集体经济收入越来越多。

20余载,余盛惠为村子的发展、村民的幸福默默付出,她表示,将秉承为民初心履职尽责,助竹林村在乡村振兴路上阔步前行,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记者 杨雪梅/文 张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