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个草台班子
山海公子
2024-11-19 14:57广东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大部分人的水平都很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历史,许多历史牛人开局时其实也是路人一个,是现实和环境倒逼着他不得不快进式成长,持续进化,最终拿到了结果。
一般来说,人的成就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努力和悟性,我们不得不承认,韩信能成为兵仙是有足够的天赋的,霍去病一出场就是明星也是对战争有足够悟性的,李世民能成为天降猛男一路升级打怪也是先祖优良基因在他身上的叠加,能成为塔尖上的人物,天赋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为什么爱迪生会说百分之一的灵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但基因优势也只是某一少部分人所拥有,大部分人想要升级,还是得走努力这条路,而现实又是,许多历史上的牛人其实是被环境倒逼着被动式成长,才拿到了富贵的入场券。
刘邦创业之前,大家最多会觉得他见多识广、善于社交,绝对不会将他和政治家、军事家这些头衔联系在一起,有可能他放荡不羁、好酒及色的生活作风还会掩盖掉那仅有的优点。总之,人们绝对不会将刘邦和开疆拓土、称王称帝这些宏大场面联系在一起。
但沛县起兵改变了这一切。实事求是地说,沛县当时有许多人比刘邦更适合干沛公的角色,萧何的行政管理能力超强,王陵、雍齿是当地豪杰,曹参、夏侯婴也是体系中长期混精英圈子的人,唯独刘邦,处于体系和江湖的夹缝之间,反而草莽气质更多一些。
出于防守本能,为了避险,沛公这个角色最终被内定为刘邦。以成为沛公为转折点,刘邦的人生也驶入另一条隧道,被现实倒逼着不断扔掉过去的自己,快进式升级。
为了生存,刘邦就必须和张良、项梁、项羽这样层级更高的当世猛人发生链接,学会在高质量的社交场中纵横捭阖。随着时间的不断叠加,刘邦已经能够非常自然地和精英进行交流,并总结出了驾驭精英的方法论。
有人总是说自己社恐,那是你没被逼到那个份上,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领导,那些高端局你是一个也避不开,甚至为了团队前途还不得不亲自下场尝试新事物,比如现在的短视频。
至于会不会打仗,则根本不用考虑,当你上了战场之后,求生的本能就会指挥你快速学习战争、理解战争、成为专业的军事人才。
看看刘邦的创业生涯,打败仗几乎就是家常便饭,即使刘邦觉得脸上挂不住,他照样得操起刀剑继续走上战场,败仗打得多了,他也就成为了专业级别的将军。
为什么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后能够相继剪灭英布、陈豨等当世枭雄,就是因为他在和项羽的长期博弈中已经完成了迭代升级,从军事小白进化为专业级别的将军。
学习战争最快的方式就是勇敢地走上战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环境和求生的本能会倒逼着你每天都在进化。
就像跑步一样,只要你迈开了双腿出现在赛场上,也会在时间的作用下逐渐发生马太效应,越跑越能跑,越跑越轻松。
至于政治层面,刘邦也是被倒逼着成长。在沛公的位置上,他想的是如何维持团队的生存,但在成为汉王之后,他考虑的就是发展的问题了,是如何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将蛋糕不断做大,在成为汉高帝之后,那些制度性的设计他是必须得拿出自己的方案来。
别说刘邦是什么天才,能够实行郡县加分封的双轨制,能在经济上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能用刘氏诸侯这张牌死死地压制军功派,实际上,当时换作萧何或者其他人,照样也能拿出这样的方案来。因为,现实倒逼着刘邦不能在工作中抹稀泥。
用现学现卖来形容刘邦的成长历程是再确切不过。所以,任何事,你永远也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那一天,唯有直接走上战场用险恶的环境倒逼自己成长才是最佳方式。
就是心力这种东西,也是能够练习的。楚汉争霸中,不管刘邦如何绝望,他也得在睡一觉之后再次勇敢地出发,即使身受重伤,他都得强撑着出面稳定军心,别人可以撂挑子,唯有他不能。当绝望经历的多了,刘邦的心脏也就被包裹上了一层铁皮,成为当时最皮实的人。
可见,内在的心理素质和外在的专业水平都是可以经过刻意练习获取的。
不过刘邦毕竟属于那种天赋异禀极有悟性的人,属于人群中的概率个案,但樊哙、周勃这些人却可以用来验证刻意练习这个理论。
在丰邑的时候,樊哙和周勃说白了就是那种极其普通的路人甲,可能雍齿和王陵这样的人都不屑于多看他们一眼,当然,也完全不能将他们和优秀的将军联系在一起。
但从他们跟随刘邦在沛县起事之后,一切都变了,樊哙不再是屠户,周勃不再是民间的鼓吹乐手,他们必须得在残酷的战争中学会生存。
从保护自己,到能够杀敌,再到成为能够冲锋的先锋,最后成为可以独立领军的将领,这不是一次主动的逆袭,而是被动式成长,是残酷的战争倒逼着他们不得不完成新的身份属性的建设——将军。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专业水平都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而被动式的成长效果最好。
所以,别说你不懂战争,没有武器,当你上了战场,什么就都有了。就像做业务一样,当你主动出击,相关客户就会出现。
这两年流行一句话——世界是个草台班子,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历史,看看那些历代的开国功臣,大部分都是出生于草莽,但他们走着走着就成了专业人士,成了正规军。
这种模式属于用结果倒推过程。
朱元璋不也一样嘛,他人生的改变正是从走出皇觉寺加入红巾军那一刻开始的,然后就发生了从小兵,到将校,再到统帅,进而成为吴王、洪武皇帝的迭代,也是遵循了刻意练习、被动式成长的规律。
就是曾国藩,如果咸丰皇帝没有让他办团练,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和军事产生链接,但自他办团练的那一天起,他就必须得考虑生存、发展、打胜仗这些事,就是水师这种专业要求特别高的兵种,曾国藩都得硬着头皮钻研以打造出湘军的水师从而和太平军博弈。
实事求是地说,曾国藩的军事水平也是败仗累积的经验,没有战场上的绝望,没有跳江自杀的经历,没有祁门之围的绝境,曾国藩也很难成长为统帅级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