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市西街道人大工委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通过“机制+创新”,推动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建机制规范人大工作长效推进
搭建人大工委“531”工作机制,提质增效代表履职。街道人大工委通过实施五项规范:规范队伍建设、规范阵地建设、规范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规范履职行为;打造三个特色:打造社会建设委员会特色联络点,因地制宜打造北中(实验初中部)、财馨家园、新湖玫瑰园等一批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党群服务站+人大代表联络站”双站合一履职新平台;实现一个目标:将“靠前服务一公里,打通最后一百米”做为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的工作目标。仅2024年,各站点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18人次,协调处理各类问题46项,群众满意率100%。
搭建基层立法联系点“1234”工作机制,畅通立法直通车。“1”即搭建一个优势平台,助力基层立法民意征集;“2”是畅通“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实现征集民意全覆盖;“3”是发挥三个作用,征询意见建议有实效;“4”是做到四个结合,推动基层立法联系多元化,切实发挥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法治“推进器”的作用。自2022年6月设立以来,先后参与《山东省农村供水条例》《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16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提出立法建议1250余条,相关经验在人民网等刊发,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同志对市西基层立法联系点经验做法做出肯定性批示。
搭建智慧人大“234”闭环处理机制,赋能基层社会治理。“2”是将街道智慧联动指挥中心和人大智慧工作两大系统的有效结合;“3”是把“12345”市长热线转办机制、“查访日”动态监测机制、“街长制”城市管理体制三项机制的辅助作为有效补充;“4”是使问题事件的办理形成一个全链条式“多形式收集整理--多方联动分析研判--多部门协调处理--多渠道公示反馈”的四步闭环处理机制。2024年以来,智慧联动指挥平台网格员上报事件4662件,办结率100%;12345热线接收工单4032件,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6%;动态监测现场发现问题536件,现场处理536件,出勤率100%;人大代表收集意见建议38条,回复率100%,满意率100%。
创新特色助力人大工作焕发新姿
创新开展人大代表“三会活动”,照亮代表履职新路径。三会是指议事会、协调会、评议会,代表们围绕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烦心琐事”花心思、下功夫,共同协商议事,共听百姓心声,共谋发展新路,增强基层民主活力,彰显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巨大优势。活动开展以来,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共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84条,办理中5条,解决79条,解决率达94%。
创新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站”双站合一,点亮代表履职新阵地。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植根社区、植根代表和群众的天然优势,融合“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站”协同联动。除了结合人大代表每月6日集中见选民征求意见,联络站还配合社区组织人大代表和信息员开展普法、征求立法意见、居民议事等各项活动。今年以来,各联络站参与征集8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共收集立法建议523条,夯实了基层立法工作民意基础,实效更加明显,服务群众品牌更加彰显。
创新推行“人大代表+”模式,擦亮代表履职新名片。开展“代表+民生”“代表+项目”“代表+立法”等特色活动10次,秉承“创新+实干”的工作准则,进一步丰富人大代表履职渠道,把社情民意收集上来,推动解决问题的措施落实下去,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问题,让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看得见”成效。
创新组织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征求形式,响亮基层立法新号角。联合市西志愿者学院、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开展“立法赶集”“说事拉理”“流动板凳会”等立法民意征集活动36场,收集立法意见建议458条。坚持在普法宣传中做好立法征询,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吸引群众了解立法、参与立法。
创新运行“线上+线下”双线联动,通亮民意收集新渠道。双线联动,“多措并举”打破“时空限制”。“线下”注重“面对面”交流,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络站”,开展人大代表“下访”活动14次,每月6日组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参加意见征询座谈会;“线上”注重“话对话”沟通,在“精彩市西”公众号设立“人大代表留言箱”板块,收集留言93条;开展市西之声广播电台“人大好声音”12期,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建言献策”。在《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征求意见的15天期间,参与线上线下活动 600 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60条。
“70年传承一棒接着一棒、人大事业一程接着一程。”市西人大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系统观念,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为新时代滨城贡献市西人大力量。
通讯员 董高峰 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