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历史上有一些小红军,这些小红军被称为红小鬼,比如向贺老总的外甥向轩,2岁时母亲贺满姑就牺牲了,他7岁时大姨贺英又牺牲了,失去大姨的向轩根据大姨最后的提醒找到大舅贺老总参加了红军,当时只有7岁,9岁时候随红二方面军长征,是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战士。红军历史上还有一支由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红小鬼组成的主力师——少共国际师。本篇将从少共国际师《成立的背景、组建》、《战斗经历》、《历任师长、政委》、《走出哪些开国将军(共计24位)》四个方面撰写少共国际师那段辉煌的历史!
少共国际师成立的背景、组建:
1932年12月至1月期间,蒋介石调集了四五十万大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为了粉碎第四次围剿, 1933年2月8日,红军总部要求最大限度的扩大与巩固主力红军,当时计划在全国建立一百万的主力红军用以反围剿作战。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为了应对接下来更加猛烈的围剿,需要组建更多的主力部队。1933年5月中旬,红军总部首次提出了建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1933年5月17日,王盛荣发出迅速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号召,5月20日,少共计划从江西征调四千人,福建征调二千人,闽赣征调二千人赶在当年8月1日前组建少共国际师,留给组建的时间仅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1933年5月23日,少共要求江西、福建、闽赣三地抽调优秀青年组成三个少年先锋团,由这三个团组成少共国际师。6月6日,中央苏区再次强调要建立百万红军的计划。为了赶在1933年8月1日前完成少共国际师的组建, 江西、福建、闽赣三地先后深入广大农村挨家挨户的宣传动员青少年参加红军,经过上述三地不断地努力,终于赶在8月1日前完成了动员任务。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在博生(今宁都)举行成立大会,红军总部的代表王盛荣代表总部向少共国际师授旗,这标志着少共国际师的正式成立,并将少共国际师编入红五军团。少年国际师初建时八千多人,后扩充到万余人,少年国际师辖三个团,三个团由三地少年先锋团改编,总部任命陈光担任少共国际师首任师长,冯文彬担任首任政委,萧华并非首任政委。
从少共国际师首任师长的人选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总部对少共国际师的重视程度,调来一位有名的红军战将担任师长。当时陈光已经担任红军主力师长快两年时间了,战斗经验相当丰富,是红军主力战将,调他过来担任少共国际师师长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的训练这支由少年们组建的师。
为什么少共国际师成立后编入了红五军团?在少共国际师组建前夕,6月,总部将红一方面军进行整编,各军团取消军一级编制,改为大师大团,所以红五军团所部合编为红13师,当年12月又将红19军缩编的红34师编入红五军团,长征开始后,红5军团率红13师、红34师担任后卫掩护任务,掩护全军主力转移,在湘江战役中红34师几乎全军覆没。虽然少共国际师名义上编入了红五军团,实际上少共国际师是由红一方面军直辖,作为方面军的总预备队,毕竟少共国际师刚刚组建,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还需要继续训练后才能投入战斗。
1933年8月5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后,就在师长陈光的带领下积极展开训练,9月初,总部又调来17岁的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原政委冯文彬改任师政治部主任。做出这个改变,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少共国际师师部力量。为什么17岁的萧华比22岁的冯文彬更适合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
因为冯文彬在担任少共国际师之前是福建少共的负责人,所以在少共国际师组建时候也编入了少共国际师,但是冯文彬缺少指挥战斗的经验。少共国际师的人选应该是一位有战斗经验的年轻将领,而萧华就符合这个条件。当时萧华只有17岁,和少共国际师的战士们年龄相仿,最重要的是当时的萧华已经担任过连、营、团政委,战斗经验丰富,所以由萧华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再合适不过!
少共国际师的战斗经历:
1933年9月3日,少共国际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在成立地博生举行少共国际师出征誓师大会,少共国际师新任政委萧华发言:“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装待发要出征,粉碎敌人‘围剿’莫延迟。我们都是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随后,少年国际师全师高唱着《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 这首出征歌是张爱萍所创作的。
1933年9月底第五次反围剿正式打响,随后,少共国际师召开誓师大会后正式投入到第五次反围剿作中。少共国际师毕竟刚刚编成的队伍,刚成立时候少共国际师的武器装备非常简陋,还没有形成战斗力,所以第五次反围剿的前期,少共国际师主要的任务还是以训练为主。
10月,陈光、萧华率少共国际师到东线配合红三、五军团作战,在福建拿口与敌先头部队遭遇,少共国际师虽然还没有经历过战斗,但是师长陈光战斗经验丰富,陈光沉着应战,指挥少共国际师分兵包围敌先头部队,歼敌1个连,这是少共国际师的第一场战斗,第一张边取得胜利。(查询资料时候发现不少自媒体文章中将这场战斗的指挥员误写为吴高群,此时吴高群还没有和陈光对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些平台的百科内容的参考文章本身就是错的,一些博主直接参考了本身就是错的内容,我们写文章时候也不是不可以参考百科,参考百科内容时候最好看一下这段内容最原始的参考资料,另外也需要多方资料比对)
11月,陈光和吴高群对调,由吴高群担任少共国际师的第二任师长,吴高群也是一位战斗经验丰富的战将,随后吴高群率主力配合红三、五军团收复黎川进行阻击战,先后参加了公村营、镗贤、将军殿、邱家隘战等阻击战,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12月12日,少共国际师在吴高群的率领下在团村再次打响了一场阻击战,经过一天的阻击战,少共国际师在下午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傍晚,吴高群和萧华等人前往战场前沿查看情况时候,这时候敌机过来,朝着吴高群的方向扔了炸弹,吴高群多处中弹。他拉着萧华的手说: “我恐怕不行了,告诉战士们,打退敌人进攻,为我们少共国际师争光。”卫生员给吴高群简单包扎后,吴高群被送往福建建宁医院,于当月24日牺牲。(有关这段的描写,不少文章中时间又频频出错)
吴高群牺牲后,由曹里怀出任少共国际师第三任师长,此后半年时间里由曹里怀率少共国际师战斗,此后少共国际师又参加了广昌保卫战等战斗。
1934年5月,红五军团向总部建议调彭绍辉担任少共国际师师长,曹里怀担任军团参谋长。随后,彭绍辉担任了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也是少共国际师最后一任师长。
红军长征前夕,1934年9月底至10月初,此时少共国际师已经划归红一军团指挥,彭绍辉率少共国际师与红三军团主力参加了石城阻击战,这场阻击战为红军主力的集结与转移赢得了时间。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战后仅剩五千多人,长征前夕又补充了两千多人。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长征,长征开始后,少共国际师在彭绍辉和萧华的率领下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和殿后的任务。
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负责掩护主力渡河。12月1日,赶在敌军主力逼近前,少共国际师总算是撤了出来。湘江一战之后,负责掩护的少共国际师虽然全师都撤了回来,基本编制还在,但是少共国际师依然损失惨重,仅剩2700多人,红军主力从出发时候的8.6万多人降至3万多人。
1935年1月,总部决定将部分军团、师撤编,然后编入主力部队以增强战斗力,少共国际师也在撤编范围内,随后,少共国际师所辖第43团被编入红1师,第44团和第45团编入了红2师,彭绍辉和萧华两人调往军团工作。
少共国际师历任师长、政委:
少共国际师(红十五师)历史上一共有四任师长,两任政委。
少共国际师历任师长分别为:陈光、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
少共国际是历任政委分别为:冯文彬、萧华。
少共国际师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军:
据不完全统计,少共国际师中走出了至少24位开国将军,其中有两位上将、两位中将、20位少将。
上将(2位):
萧华: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
彭绍辉: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
中将(2位):
曹里怀:少共国际师三任师长。
陈正湘:少共国际师45团团长。
少将(20位):
谢明、刘玉堂、孙文采、谷广善、徐光华、何廷一、谭开云、彭盛、赵复兴、宋景华、袁佩爵、吴岱、江拥辉、李景瑞、蔡永、杨思禄、刘少卿、罗有荣、张耀祠、严庆堤。
四任师长中只有彭绍辉、曹里怀在1955年被授予军衔,最遗憾的莫过于首任师长陈光,大家觉得陈光要是健在的话,客观来看1955年能授予什么军衔?不要拿其担任副参谋长这这段短暂的经历下结论,授衔是综合来看,更何况50年担任的副司令还是大区副职,就以当时的职位也可以上将,综合来看陈光完全够授予大将军衔,八九十年代编写高级将领传记时,有关陈光的部分是按照大将规格来编写,这也算是对陈光最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