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不仅是德国的首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还是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和纳粹的权力中心。就是在这里,穷兵黩武的希特勒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于闪击战的成功而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到了1945年时,纳粹的残暴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柏林这个古老的帝国之都也将被战争的火焰吞没。
随着“二战”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正义联盟,纳粹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形势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1945年,柏林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因为,这里已成为希特勒的最后一个营垒,苏联百万大军将在这里与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那为何苏联人宁愿死伤30万人,也要单枪匹马攻占柏林呢?
其实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上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期间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要知道攻克纳粹德国的权力中心柏林,无疑是反法西斯战争中无可替代的荣誉和功勋,作为在欧洲反法西斯战场上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也是以铁腕著称的斯大林来说,柏林已被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战后重建欧洲政治版图时,苏军在这里的存在无疑是促使天平向苏联一端倾斜的重要砝码。
苏联对柏林势在必得,而在美英盟军一方,此时却对柏林问题发生了小小的分歧:英国首相丘吉尔出于战后对抗苏联的需要,强烈要求由美英军队占领柏林,而以军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对巨大伤亡的畏惧,决定遵守与苏联业已达成的协议(该协议将柏林划入了苏军的作战区域内)。
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 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
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到底没能说服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于是,欧洲战场最后决战的重任落到了苏军的肩上。
其实在苏联人的眼里,复仇比其它更重要,就算是再搭上35万人,柏林也必须拿下。如果不是出于政治考虑和希特勒已自杀,苏联人未必会接受德国人的投降!二战是全面战争,全面战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是要将敌国全境占领,将敌国全员毙命或俘虏。
苏德之间从战争一起就没有议和的可能,因为双方都不会给对方我喘息和卷土重来的机会。在国与国生死存亡的对赌中,35万区区之数,苏德之战军民死伤数千万,特别是苏联的损失惨重,所以这个仇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是怕给世界以屠夫的印象,苏联未必会接受德国最后的投降!这好比仇人杀了你家几口人,你会接受其认罪而逃过死刑么!!
还有就是苏联想和美国一样抢夺德国的科学资源,苏联抢资料,美国抢人才化的模式,奠定了两个超级大国的基础。可想而知德国当时的科学领域发达到何种程度。导弹是德国发明的,冯布莱恩直接在美国,联合其他科学家建立休斯敦火箭发射中心。坦克是英国发明的,德国把它做到极致。这也就是苏联人宁愿付出35万人伤亡的代价,也要攻下柏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