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态分析研判

10月,湖南路街道司法所、龙华街道司法所、田林街道司法所等分别组织召开矫正、安帮工作动态研判分析会,司法所所长、专职干部、选派民警、派出所民警、社工等参会。会议主要围绕“进博会”前夕两类对象近期行为轨迹、点名报到、思想动态、参与公益活动情况等进行分析研判,巩固进博安保措施。司法所所长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一要针对在矫对象的身份意识、在刑意识、守法意识进行再强调,督促在矫对象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规定;二要关注存在生活困难的“两类”对象,保障对象人权;三要明确进博会安保工作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安保工作。在进博会临战关键节点,司法所将因人而教、因事而帮,在开展滚动排查同时持续关注风险点和安全防线,不断优化调整“两类”对象的帮教方案,全力确保进博会期间安全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困解难

【枫林街道司法所】

为进一步做好刑释解矫人员的帮扶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特殊人群的关心关怀,提高安置帮教工作质量,10月18日,枫林街道司法所协同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一起,对辖区生活困难的刑释解矫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送去帮困物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刑释解矫人员的身体状况、家庭生活情况、经济收入和存在的困难,并通过深入交流为其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法律意见。在送去关爱的同时,还向刑释解矫人员及其家属宣传法律法规以及进博会期间安保教育,鼓励刑释解矫人员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遵纪守法,引导其提高守法意识,杜绝重新犯罪。走访慰问是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手段,枫林街道司法所始终坚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从生活上进行关心、从行动上进行感化”的原则,积极开展枫林辖区安置帮教工作,搭建起“两类对象”回归正常社会的桥梁,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虹梅路街道司法所】

10月25日,虹梅司法所专职干部王波、社工杨思芸、志愿者许爱梅组成的帮教小组邀请虹梅街道服务办主任张春华共同召开安置帮教对象龚某帮困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由专职干部王波主持,梳理了6月以来落实的帮困、帮教措施,跟进低保审核进程,考虑到龚某无收入、无人供养等现实问题,各部门在做好龚某心理疏导的前提下加急为其办理低保审核手续,现已落实低保,降低了风险隐患,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

无碍衔接

【康健新村街道司法所】

康健新村街道刑释人员徐某因合同诈骗罪被判入狱7年,于本月释放。安帮社工在今年3月已前往吴家洼监狱对其进行了帮教,并及时走访了徐某家庭,建立了良好帮教关系。徐某出狱后,安帮社工第一时间送上了《回归指南》,协助其回归后办理了失业金,徐某表示非常感谢社工,今后一定会遵纪守法,回报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帮教延伸

【天平街道司法所】

上月,徐汇区司法局入军天湖监狱对徐汇籍服刑人员开展帮教活动,期间工作人员对服刑人员李某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将其情况及时转达给其母亲毛某。毛某表示知晓和感谢,将择日与社工进一步面谈。司法所也将继续加强双方联系,搭建社区与服刑人员家庭良性沟通的桥梁。

就业帮扶

【凌云街道司法所】

安置帮教对象李某,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日常走访中司法所了解到其父母已退休,母亲又重病卧床,对象本人有强烈的求职需求。社工遂与区帮教协会取得联系,希望推荐合适岗位。后经多方联系精准匹配后,推荐了一宠物美容师岗位,目前李某已进入面试环节,他对此表示非常感激。通过本次就业推荐合作,司法所进一步扩大志愿帮教的社会影响力,也使安置帮教共工作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法律宣传

【华泾镇司法所】

为了传承和推广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增强公众法律意识,10月11日重阳佳节,华泾镇司法所于华泾西岸自然艺术公园举办了“情暖重阳节 普法夕阳红”的宣传活动,让老人们在享受各种精彩文化表演的同时,送上一份特别的“法治礼包”。活动中,社工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法律援助法》以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向老年群众介绍了反诈防骗知识和识别技巧,做到“不盲目、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切切实实守护好“钱袋子”,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治培训

【长桥街道司法所】

10月28日上午,长桥街道司法所开展了全国“法律明白人”线上示范培训活动,司法所工作人员、居委干部参加了本次培训。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区居民之间产生的矛盾也日趋多样化,“法律明白人”学习中的案例均源自于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家长里短。授课老师针对每个案例认真讲解处理的方法和经验,实用性极强。

“法律明白人”培训弥补了工作人员自身所存在的法律盲区,很好指导了相关业务的顺利开展,也推动全社会人人争当守法公民,处处践行守法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帮小故事

“懒骨头翻身记”从好吃懒做到自食其力,看一场社区矫正对象的重生之旅

安置帮教工作中时常面临各种挑战,如何有效地引导安帮对象实现行为模式与心态的根本转变,一直是安帮工作的重点。本文将通过一则真实案例,探讨在司法所与社工共同努力下,一名长期依赖他人的安帮对象如何逐步自省,最终尝试自我成长与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的主角徐某,1984年出生,未婚,无业,中专文化。因幼时的家庭溺爱和长期依赖父母供给,形成了 “好吃懒做”的生活方式。面对此种情形,传统监管教育手段已难以奏效,亟需融合教育、心理干预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性策略。

因“霸王餐”被收监

徐某曾在我所在的街道接受社区矫正,期间他多次与朋友在高档场所消费和逃单,司法所虽多次教育,但他始终屡教不改。

徐某为了享乐债台高筑,向包括银行、借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借款;多次盗窃酒店钱款;私人借贷等。。。。。。之前一直是徐某父母帮他还债,但反复多次后两位老人微薄的退休金再无力替他善后,最后连徐某父母也不得不承认徐某“无药可救”。

某天徐某故伎重演,呼朋唤友吃“霸王餐”,消费2000多块钱后不买单还企图逃跑,店家报警后他被撤销了缓刑,执行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次刑期到2023年8月,释放当日徐某又因为之前的余漏罪行,被看守所直接带走拘留,直到2024年2月才执行期满回归社区。

唤醒一线生机

徐某一贯法制意识淡泊,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鉴于他矫正期间的表现,在他释放前司法所就把他列为重点人员,制定了专门预案。

徐某服刑期间,我曾多次联系他父母。老人告诉我,他们内心其实很纠结,既希望儿子早点出来不要在看守所受苦,又对他出来后继续大手大脚举债花销充满恐惧。

要改变徐某的积年恶习并非易事,我从实际出发,将目标落在细处。深思后我为徐某制定了帮教计划:首先和徐某建立专业关系,增强彼此信任;其次提高他的法治意识,尽量减少重犯几率;再则改善他的家庭关系,让徐某理解父母的生活不易;特别需要他摒弃之前的不良交友,鼓励指导他就业,提升社会适应以及生存能力。

艰难开启对话

我曾设想过很多困难,没想到初次面谈徐某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余漏罪执行完毕释放当日,徐父说他只露了个脸说“要拜访朋友”,就再没了踪影。

几天后我再次联系,得知徐某一直寄宿在朋友处,不肯告知具体地址,对于家人的联系也“看心情才回复”。

3月初,徐某主动联系我表示自己才知道需要面谈,但当天要去昆山散心,我立刻添加了他微信。

辗转反复多次,徐某终于前来面谈,但他依旧不肯透露地址,只强调居住在朋友处,月底就搬回松江。

我叮嘱他及时办理实有人口登记,徐某反馈之前我反复提醒他办理的失业金已经申请。

至此,我终于完成了与徐某的首次面谈。

化解两老焦虑

为更好对徐某帮教,我一直保持和徐某家人特别是徐父的联系。徐某一家实际两年前就已动迁到松江,属于空挂户口。生活开销依靠两位老人微薄的退休金和动迁款,还要帮徐某清偿旧债,早已捉襟见肘。

这次徐某回来后,两个老人马上给他添置了新衣新鞋,徐父甚至还应他要求购置了一双千余元的运动鞋,加上还债前后又花了十几万。我听闻后再次叮嘱两位老人不要纵容徐某不正当的消费,特别徐某父母目前还要帮徐某偿还外债。我也希望徐父保障自身利益,对于徐某说的话也要有自己的理性判断,不能听之任之。

徐父反馈徐某回来后一直问家里借钱,工作也没有落实。我及时疏导他的负面情绪,告知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要给徐某一段时间缓冲,但在金钱方面还是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与徐某帮助,不能放任其继续高筑债台。对于徐某近期的借款,希望徐父及时做好记录。

由于徐某和母亲关系较缓和,我也建议由徐母出面和徐某开诚布公地谈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情绪状态。

纠正就业观念

徐某本不愿就业,自毕业后就一直啃老,父母费尽心思帮他找到一份酒店工作,没想到徐某却因此结识了一帮狐朋狗友,花天酒地深陷高消费的泥潭,最终走向犯罪。

对于徐某来说,他的生活无忧,不愁吃穿,没有工作也能活得挺好,如有“需要”,就“霸王消费”。

面谈沟通中,我坚持指出他的问题所在,并不断警醒徐某现在是法治社会,行一时之快,吃一顿饭换来牢狱生活,得不偿失,唯有找一份稳定工作,方可实实在在地生活。

几次谈话后,徐某终于表示接受我的建议,希望从事酒店相关工作,一来比较熟悉,二来他对于就业环境、薪资也有一定期待。

我于是带着徐某多次前往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就业援助部门,但是他极其挑剔,对推荐的岗位或表示没有兴趣,或担心路途遥远太辛苦,我再次纠正和引导他正视自己的现状,放低姿态找一份工作稳定度日。

家庭沟通促和谐

徐某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巨大,缺乏沟通才走到如今这般境地——徐某父母溺爱儿子,认为可以通过金钱来表达感情;徐某遇到问题一味逃避,才会对社会上的狐朋狗友产生了错误的依赖和信任。

我与徐某一直保持联系,向他灌输法治思维和正确就业观,鼓励他再就业。某日,徐某表示有朋友愿意提供一销售岗位,但要培训且需自费,他向父亲借钱,被批“肯定又是骗钱的”坚决不同意,徐某因此十分气愤。我安抚他情绪,告知徐父也是源自徐某的一贯表现,此前他为借钱多次欺骗父母,如要改变偏见,就需在行动上证明。

我建议徐某准备好公司资质证明、培训课程内容,详细向父母解释,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我也希望徐某客观公正地评估朋友公司状况,同时尽量减少与 “吃喝朋友”往来,多结识有稳定工作,生活健康的朋友。

经过徐某家人间多次沟通和我的开导后,徐父终于应允资助徐某参加培训。我鼓励徐某既然勇敢迈开第一步,就需珍惜机会,切莫重蹈覆辙。

目前徐某正参加公司培训,时不时还会与我微信分享他的培训心得。而从他的朋友圈看,徐某确实踏出了“第一步”。

社工有话说

(天平安帮社工 王晓懿)

这名社区矫正对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可塑,也体现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制度的积极意义:为犯错者提供了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在社区的监督和帮助下,逐渐融入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无论过去犯下怎样的错误,只要愿意悔过,都有可能重新开始,找到人生的价值。

诚然,就业并不是安帮对象圆满的终点,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依旧存在。我从不寄希望于安帮对象能够一夜之间幡然悔悟洗心革面,只希望在我实施帮教期间,能够切实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增强法治意识,尽可能不再重犯,走向正途。我想,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更加进步。

来源:徐汇区社区矫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