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民时常吃不饱穿不暖,如果遇到了天灾人祸,将颗粒无收,对于农民来说就很发愁了。而红薯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我国旧时代度过饥荒的重要食物之一。红薯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其实不是,这是有一个人冒死从国外偷回来的一根藤,才让中国多了3亿人口,这个人至今仍被人们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振龙是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二十岁中秀才,之后乡试不第,也刚好赶上万历皇帝开放海禁的机会,就决定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此物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有了这一想法之后,陈振龙就决定前往福州地区,并和其他商人一起赶赴吕宋经商,而吕宋就是现代社会中的菲律宾。在来到吕宋之后,经商之余,陈振龙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吕宋地区的朱薯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农作物,在十六世纪的时候,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吕宋地区也种植上了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朱薯,这种农作物不仅耐旱,且产量较高,除此之外,朱薯的适应能力也是比较强的,无论是在什么地方种植,朱薯都能够很好地生长起来。与此同时,陈振龙也发现,朱薯是一种生熟都能食用的农作物,可以说,朱薯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有着很多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西班牙人也知道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他们严令禁止红薯外流。陈振龙想带回去,要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方法:用藤蔓编制的藤篮装陶瓷,再运往吕宋岛,然后将陶瓷卖给西班牙商队,最后将偷来的红薯茎抹上红泥编织到自己的藤篮上,因为和叶子和藤篮一个颜色,所以陈振龙顺利躲过商队的检查,经过七昼夜的航行后,顺利返回福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乡后他立马开始种植,耐心的等待了几个月,果真长出了果实,他成功了,正巧那年大旱,又没什么粮食,就在大家一周莫展之际,陈振龙献出了甘薯。并在一块地上亲自种下了番薯给大家看,四个月之后大获成功,大家都觉得甘薯非常美味而且很能填饱肚子,于是开始在各地广泛种植甘薯,饥荒得以缓解,那年明朝的人口比之前增长了三亿左右。陈振龙无疑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所以一直到现在,人们都在没有忘记他,甚至还建造了一个“先薯亭”来纪念他,他也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