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杨昌济的一个革命战友,文武兼备,竟然因为黄岗起义的失败而跳海?

他是什么人?

他有什么感人肺腑的故事?

杨昌济为什么还为他写文章悼念?

让我们一起看看杨昌济先生的这位朋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毛主席能够结识杨昌济这样的人物,

就是毛主席与杨昌济是一类人,他们爱国爱人民,将民族的前途命运当成头等大事。

同样,杨昌济先生的朋友也是如此。

广州起义失败,杨昌济的朋友,杨毓麟知道,竟然因此在英国的利物浦跳海自尽。

真是不可思议!

真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

革命的热情如此之高!

令人惊叹!

这就是杨昌济的朋友、同学,一起到英国留学的。

杨昌济为他料理的后事。

并将他视为烈士,

写《蹈海烈士杨君守仁事略》寄托他的哀思,表达他的悲痛,弘扬他的精神。

杨毓麟是什么人?

有什么壮举?

1903年,杨毓麟与黄兴等人在日本的横滨组织暗杀团,

他们的目标是干什么?

为暗杀慈禧太后。

他声称:“非隆隆炸弹,不足以惊其入梦之游魂。

“非霍霍刀光,不足以刮其沁心之铜臭”。

可见,杨毓麟早就清醒地意识到了,非武装革命,革命不可能成功。

为什么毛主席有“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断言,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略字,很多字典和书籍解释为“大致”的意思,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

“略”是智谋、谋略的意思。

“见”是体现的,表现的意思,不是见解的意思。

英雄所表现出和谋略相同,这个意思。

其它解释不正确,包括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杨毓麟曾携带炸弹潜赴北京,暗杀慈禧,

当然没有成功。

随后,他参与组建华兴会。

后来,华兴会合并入中国同盟会。

萍浏醴起义爆发的时候,杨毓麟在上海响应,但以失败告终。

1909年,杨毓麟赴英国苏格兰阿伯丁大学读书,这个时候与杨昌济结识。

两个人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称之为革命战友!

只是杨昌济是以文救国,

杨毓麟以武救国,

形式不这样,

目标一致,“振兴中华!”

与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致的。

看看中国当时的青年,再看看现在我们现在的青年,

值不值得我们反思?

杨毓麟到达了英国,仍旧心怀国内的革命,

不仅继续兼任《民立报》特约通讯员,

而且为汪精卫、黄复生等人暗杀满清摄政王载沣提供炸弹。

看看大汉奸卖国贼汪精卫年轻的时候,也有满腔爱国热情,可惜后来变节卖国了。

1911年杨毓麟在英国听闻黄花岗起义失败,悲愤交加,感到势单力孤,无法报国跳海了。

更令人感动的是,他将留学英国积攒的一百英镑转寄黄兴,作为革命经费。

何等的伟大!

何等的壮举!

令人感激涕零呀!

为什么要跳海?

为什么会有势单力孤的认识?

不还有黄兴吗?

黄兴后面不还有孙中山吗?

孙中山后面不还有毛主席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英雄与才人代代相传,层出不穷,怎么会势单力孤呢?

没有多久,武昌起义不就胜利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差了几个月的时间。

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杨先生,你难道不清楚吗!

死做什么呢?

一个文武兼备的热血青年,就这样消失了。

虽然是为了革命,但做法还是欠妥呀!

可惜

可惜

真可惜!

我们只能继承你的爱国精神,无法接受你的做法!

常识:

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举行,黄兴担任总指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负伤,中国同盟会会员牺牲者八十六人,有七十二找到遗体,称为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总指挥为蒋翊武,起义胜利,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子苏感悟:

失败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身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