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现在生育率下降得厉害,2023年新生儿只有900万,2020年官方数据显示总和生育率才1.3。这意味着啥?总和生育率就是说,平均一对夫妇生孩子的数量。显然,一对夫妇要生两个孩子,人口才能保持稳定,但现在平均才1个,想想看,一代人之后,人口就少了一半。韩国是全球生育率下降最严重的地方,总和生育率只有0.72,有人甚至说,几代人之后,韩国可能就没人了。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怕?咱们再看看一线城市,上海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6,比韩国还低。东北三省是0.7-0.8的水平,北京也就0.87。咱们国家的总和生育率能维持在1以上,多亏了一些不发达地区和人口大省的支撑。未来,可能连不发达的地方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了,因为孩子多了结婚都困难。西藏有些地方是一妻多夫制,就是因为家庭几个兄弟娶不起媳妇。这种习俗随着教育普及,会慢慢消失,毕竟是陋习。
发达地区生孩子少,不发达地区生孩子多,这现象很明显。陈志武教授在《金融通识课》里解释了为啥中国人说养儿防老。在农业社会,天灾不断,一个人难以对抗不确定性,所以需要结婚,多生孩子,分散风险,这就像最早的金融保险。落后地方宗族观念强,说到底就是抱团取暖。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型社会分工,抵御风险。但工业化社会改变了这种结构,最早工业化的地区,也最早脱离了宗族思想。北方宗族思想就比南方弱。工业化时代,大家能独立打工,独立生活,大家族关系被打破,转向小家庭化。重工业时代,男女分工差异保持,大家结婚,多生孩子,多赚工分,多拿工资。社会再次升级,从工业生产时代进入服务业时代,男女越来越平等,女性收入大幅提升,组建家庭的逻辑也变了。如果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很多人宁愿单身。现代金融保险制度出现,宗族互助、家庭互助、养儿防老都不存在了。所以现在结婚生孩子的必要性没有了,变成了一种偏好。你愿不愿意为这个偏好买单,就看个人意愿了。那些不愿意结婚,更不愿意生育的,根本逻辑就是成本过高,收益太低,生育率大幅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综合来看,要提振生育率,一方面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还得增加收益,也就是增加结婚和生孩子的好处。有人说发钱,欧洲已经用了,比如德国,生孩子能赚钱,但欧洲生育率也不高,这些年也是靠移民支撑人口。所以这招也不万能。有人说给钱多也不愿意,因为要付出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比如孩子生下来疾病的担忧,空气的担忧,食品的担忧。我知道有些家庭生个小孩,空气净化器家里搞一大堆。大城市的人能在互联网上发声,把矛盾推向了产假、托儿、育儿、教育、住房、彩礼这六大问题。但实际矛盾可能未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