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川省第三大坐佛、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雁江区丰裕镇的半月山大佛(也称半月山摩崖造像)正在接受佛像本体保护性“治疗”。自去年12月底开工以来,半月山摩崖造像(含第6号龛弥勒佛造像)保护修缮工程有序推进,首期工程已经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

10月19日,半月山摩崖造像(含第6号龛弥勒佛造像)保护修缮阶段性成果评审会召开,来自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以及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的多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质询、成果评审会等形式,为大佛“把脉问诊”“开出良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实地考察质询。

半月山大佛开凿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雨雪,大佛本体及岩体出现了空鼓、剥落、裂隙、风化起壳、表面缺损等问题,病害缠身,亟需保护修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实地考察质询。

这是石质文物保护的世界性难题。“为了更好地掌握佛像本体的病态和处置方法,技术人员用了近八个月做实验,目前已经将实验成果运用到修缮过程中。”雁江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屹介绍,由于早年间佛像本体脱落修缮的相关技术、工序等材料缺失,本次修缮时需要进行技术勘测、分析研究,施工难度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实地考察质询。

施工现场,专家们在项目总负责人黄宇的指引下,细致入微地观察、询问,了解修缮时所用的材料、工艺以及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在维修的过程中,要注重抢救,消除本体破损、脱落等问题病因;同时要借助这次保护的机会,传承佛像建造时所用的优秀传统工艺,也为后续的保护修缮提供研究指导。”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员周伟强说道。

据悉,本次工程主要针对佛像本体进行修缮和加固处理,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后续还将陆续进行山体危岩体加固、平台边坡和周边环境整治以及道路修缮。

全媒体记者 李好 魏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