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上海看美展”,已经成为大众的某种共识。魔都一年的美术馆、博物馆展览总计大约1250场(根据2021年上海美术馆、博物馆年报统计),平均每天新开幕的展览在3场以上。与此同时,网络上就会有各种观展体验的帖子,其中有一部分为吐槽帖。这些网友多半在吐槽什么?其吐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稍微研究一下,或许能发现某些文化心理现象。

三大永恒槽点

几乎所有的艺术展吐槽帖都离不开这三项内容:票子难抢,观众太多,展品不行。

网友们都喜欢看热门大展,而越热门的大展,票子越是难抢,不要说免费大展,就是收费大展,经常也都有抢不到票的吐槽帖,其数量跟着展览热度一同上升。

而大展观众太多,导致观展体验不佳,是网友们的又一个集中吐槽点。展览越热,观众越多,体验越差,这是相辅相成的。当然这样的吐槽也催生了一批专门挑工作日上午、恶劣天气、假期之后等冷僻时段去看展的聪明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类帖子专门吐槽展品不行。真迹太少,有名人没名作。这类吐槽帖的对象往往是收费展,观众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所消费的内容进行体验式吐槽。

而反过来,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免费的艺术展览,就很少有人去吐槽展品不行的,这是什么心理呢?

上述三项都是艺术展览永恒的槽点,任何一场热展,你只要发帖吐槽以上三点,都会有大堆的人在下面附和。

该如何回应吐槽帖?

当网友们发帖吐槽某个艺术大展时,无论他(她)说得是不是有道理,作为主办方,我觉得首先都应该对人家的发帖表示尊重和感谢。而且这种感谢不应该是那种千篇一律的类似于机器人的回答“感谢您的关注”,这样缺乏真诚的回答,还不如不回答。

感谢过之后,应该对于网友所吐槽的问题,或进行解释,或对改进措施进行说明。

关键是要明确一点:观众的吐槽,会让艺术展览越办越好。你可以把它看作免费的市场调查。

无脑吐槽一

当然,大量吐槽帖里也会有一些无脑吐槽,而这些无脑吐槽帖居然也会有人在下面无脑应和。

比如某位网友吐槽“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上没有真品时,就会有一堆人跟着吐槽说“这叫什么大展?”“一件真品都没有,全是复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现场

其实,展览主办方早就言明了,大展是以“文物+洞窟复制+壁画彩塑”为形式,摆明了有文物真品展出。至少三块国宝级石碑肯定是真品;还有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这块残破不堪的刺绣,是中国195件不得出境展出的文物之一,也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展出;甚至连艺术家们几十年前临摹的敦煌壁画,如今也是敦煌研究院的珍贵藏品。怎么在网友口中就变成了没有真迹,只有复制品了呢?

发这样的吐槽帖以及附和之前,你们不能稍微翻看一下正规媒体的报道?

无脑吐槽二

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古埃及文明大展前夕,还有网友发帖称,“上博办展把埃及国家博物馆都搬空了”。你也不查查人家埃及国家博物馆馆藏有多少?来上海展出的有多少?埃及国家博物馆的馆藏有12万件,来上海展出的只有788件,还是好几家博物馆的藏品。这样的无脑帖子下面居然还有一堆人在应和。

还有人发帖说,古埃及文明大展是“埃及方面为避战争进行的文物托孤”。如此缺乏常识的无脑说法,居然也有人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古埃及文明大展的无脑吐槽帖无脑吐槽三

有网友发帖吐槽说,“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的1:1复制洞窟内保安不让拍照。质问明明是复制品,为什么不让拍照,又拍不坏?也许是为了相关的图录销售。

其实,大展上的复制洞窟早已有网友拍了好多照片上传,你说保安不让拍照,那这些人都是怎么拍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拍摄的敦煌复制洞窟现场图

虽然是无脑吐槽,但因为很多网友并没有看过展览,只是浏览帖子看热闹,当看到有人吐槽观展体验不佳时,先应和了再说,这也是当今时代值得人们反思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